传统书画中的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山水绘画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鲜明特征的形成与道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中国传统绘画不断发展与演变中,尤其是萌芽于魏晋,起始于唐宋、兴盛于元、高度繁荣于明清的中国文人画,从绘画理论、审美思想和创作主张上,均渗透着道家思想和道家文化的精华。
随着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不论学术界关于中国古典美学主干思想的不同划分,道家美学思想都与儒家、佛家始终处于最基本的重要位置。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主要的继承人与发展者是庄子,与儒家学派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道家强调人内心的自然自动的秉性,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后来都转化成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
“道”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范畴,作为天地世间万物的本质即使自然运作的规律,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很大,甚至说中国传统绘画的核心就是“道”也不为过。与“道”密切相关的“气”指的是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在中国传统绘画观念里认为同时兼有“道”与“气”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与感染力的,许多经典画论里也有相关“气”的评价,例如“气韵生动”、“生气”、“壮气”、“气力”等等。
作为“道”属性的“妙”,更是得到了老子的肯定“古之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妙”也成为了后来绘画品第的一种,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论画体功用拓写》中“自然者为上品上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清净无为”主要指心神宁静无妄动与“涤除玄览”成为了艺术创作所要达到的精神境界与状态。“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最直的东西可能看似弯的一样,最巧致的东西可能看似笨拙,最妙语连珠的口才也许看起来口讷。这里所主张的自然至美,“是‘大巧’与‘真美’的境界,即技巧工美而又质朴自然,也即人巧而妙合天工,无雕琢痕迹,这是审美理想的飞跃”,这是中国艺术的独特之处。
“心斋”与“坐忘”是庄子认为的这是自由的精神状态下才能达到的境界,这种直觉、非理性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意义重大,在掌握高超技巧之后的无意识创作,时常能创作出得到充分发挥的作品。
道家思想随着时代发展的不断变革,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实习生小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