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能否成为中国艺术市场腾飞的助推剂
中国艺术市场最近十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从以私下的零散交易方式为主,到现在的集中式的大宗交易频现,充分反应了艺术市场交投的火爆和人们对于这个市场的认知、认可。这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十年黄金时期,1993年中国艺术博览会创办并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是国内起步最早、规模最大、展出内容最丰富的国家级艺术交流和艺术品交易的盛会;1994年在《拍卖法》还未出台,《文物法》也并不完善的背景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开启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次,这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拉开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不断壮大的帷幕。
纵观现在非常成熟的西方艺术市场发展史,博览会在其发展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到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瑞士巴塞尔的艺术博览会(已经举办了40届了)、美国纽约艺术博览会(已经举办了31届)都对本国和本地区的艺术发展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它们几乎就是专业性、超大型的视觉艺术展。而国内的艺术博览会除了由官方组织的中国艺术博览会和上海艺术博览会举办了十几届以外,其他的已经逐渐形成品牌效应的如“CIGE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艺术北京”“上海当代”都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所以他们的发展潜力非常大,在中国艺术市场法规和体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它们未来的发展还是被广泛看好的。
博览会和艺术博览会:博览会广义上指规模庞大、内容广泛、展出者和参观者众多的展览会。一般认为博览会是高档次的,对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发展能产生影响并能起 促进作用的展览会。通常艺术博览会是由各大画廊参加展览,动用各种方式为各自签约的艺术家、囤积的艺术作品及自身艺术机构做艺术展示、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艺术博览会已成为双年展等纯学术展、艺术展览以外的重大国际视觉艺术节日。
博览会规模化的发展历程:
1993年在广州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艺术博览会,特邀了几十位当代知名艺术家参展,1997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上海艺术博览会举办,2004年首届首届CIGE(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举办,2006年第一届艺术北京举办,2009年GREEN当代艺术展 和首届北京国际当代艺术酒店博览会相继开幕,中国艺术博览会的发展由最初的一家独立到两强相争,再到现在全国各地的遍地开花,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到深圳(深圳文博会)、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长沙(艺术长沙)二线城市呈现逐步的扩展趋势,再加上各个地区每年举办的大小不一的书画、瓷器、玉器、邮票、钱币、摄影等各个门类的文博会和博览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大规模的市场。博览会规模的扩大必将带来参展作品的门类、风格的细化,打破了以前的那种什么艺术形式都有的大杂烩式的博览会模式。
博览会市场进一步细化,更加注重时效化和服务化:
随着举办博览会的经验越来越多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发展,博览会也在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做出风格、样式、时间、场地上的不同定位,从博览会背后主办方的背景、参展作品的文化定位、展览形式的创新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首先从主办方的背景来看,最初的博览会由于市场规模小,整个艺术品市场都未形成规模,全国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和藏家、艺术家都是各自为战,比较零散,在发展大文化的背景下由官方来组织大规模的集中式的艺术展览展示博览会成为了一种必然,这样的推广有利于人们更加关注这个市场的动态,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已有的比较成熟的资源先把艺术博览会的舞台搭建起来,让艺术市场的概念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为广大艺术从业者所接受和认可。于是就出现了官方主办的中国艺术博览会和上海艺术博览会,它们成为了中国艺术博览会早期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由于官方意识形态的局限和体制的僵硬化,艺术博览会的发展越来越收到这种局限性的制约,同时这个时期中国的艺术市场已经初具规模,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和文化开放的多元化,使得新的艺术博览会形式呼之欲出。越来越多的私营文化企业、机构和个人为博览会主办方的情况越来越突出。很多的博览会更是有了商业的赞助,比如像艺术北京的大众汽车、奔驰汽车、爱马仕,GREEN当代艺术展的航美传媒。
其次从参展作品的文化定位上来看,博览会被进一步细化,由多种艺术样式并存的综合性博览会逐步向更加独立的、专业性的单一性的博览会发展,这方面有着明确定位的艺术北京就有着明确的定位,共分为经典北京、当代艺术、影像北京、设计北京四个不同的艺术门类,不同的定位代表着更加专业化的操作,每个单元都有着特定的人群。同时既有专门针对画廊、画院、院校等机构性质的博览会,也有只针对艺术家个人、艺术家组合的博览会。比如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主要面向画廊这个艺术市场的一级市场主体,利用画廊的经营定位和不同的运作模式来集中展现艺术家不同风格的作品。再次从艺博会举办的场地来看,已经突破了美术馆、博物馆的范围,开始向展览馆、星级酒店、商业中心甚至是网络展览扩散,不同的展览地点和布展方式可以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享受,能够从多方位的角度去实践不同意境的审美。场地的变化往往是不同的主办方因为资金、艺术作品展示的限制和经济环境的不同而采取的一种更加灵活多变的策略。比如前不久刚刚举办的首届北京国际当代艺术酒店博览会,参展的作品都是小幅精品,在五星级酒店的客房内展览,为画廊提供了一个高雅的环境和与收藏家接触、交流、交易的平台,每家画廊的艺术作品被精心摆放在房间的各处。既具有一种家庭的舒适气氛,又能让艺术品与生活空间融为一体,给参观者赏心悦目的艺术体验!酒店式博览会已经在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成功举办,而酒店式艺术博览会在中国大陆尚无先例,海外的成功经验表明酒店式博览会是金融危机下艺术品博览会的新出路之一。
其他的不同定位还有根据艺术品的价位、参展艺术家的年龄等各种更加细致化的分类模式,比如2009年的GREEN当代艺术展就是定位与中青年艺术家,同时作品价位大部分都是在两万元人民币以内,它们面向的主要对象就是正在不断扩大的中国中产阶级,这些作品往往是价位合理而具有相当水准,艺术家非常年轻,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作品在未来具有较好的升值潜力。
艺术博览会在中国艺术市场快速发展中也在不断的壮大,尤其是自从去年爆发全球性的经济金融危机来看,它更是获得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经济危机期间,拍卖行和画廊的成交率和成交量都大幅下滑,很多拍卖行和画廊都暂时歇业,更多的则是寻找机会,抱团取暖,而这时候艺术博览会成为了经济冬天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但没有收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反而是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今年举办的博览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形式也是更加多样化。艺术博览会无疑成为了寒冬下艺术市场中唯一的亮点,根据当今艺术市场的实际情况,博览会更是具有时效性的推出了经典北京、酒店艺术博览会这写极具特色而又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模式。
无论是从历史的发展经验来看还是博览会自身具备的优势来看,它都具有带领中国艺术市场走出目前的低迷局面,成为推动中国艺术市场腾飞的助推剂的潜力,我们相信将来的博览会将向更加专业化、品牌化、成熟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