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市场:黎明前的悸动
2003年当代艺术进入艺术拍卖市场,到2005年当代艺术市场出现狂飙式的发展,直到2007年达到一个至今无可企及的高峰,当代艺术的火爆也带动了雕塑艺术的发展,从最初的搭当代油画的顺风车进入拍卖行,到逐渐形成规模的专场拍卖出现,可以说是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但在比起其他传统的艺术种类国画、油画、版画方面,还是显得有些游离于人们的关注之外。
雕塑艺术在整个艺术市场中的发展变化与其在中国艺术届学术上的发展的地位是相辅相成的,当八五新潮以后,中国的美术匆匆地进人到了现代主义之后的阶段,文化多元并存的时代来到了。学院中传统的国、油、版、雕四大造型艺术进入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架上绘画的国画、油画、版画迅速发展,成为展览上最瞩目的艺术种类,一些大家的产生都来自于这些学科领域,而雕塑界此前一直是个旁观者,既使有个别艺术家在艺术界逐渐冒头引起人们的关注外,一直未形成群体的印象,整个的雕塑届在艺术圈内失去了话语权,真正有规模地以新型姿态亮相的是九十年代初的“第一届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在经过一段痛苦的仿徨之后,中国雕塑终于以小碎步的快跑方式踏上了现代美术之路。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在艺术思想方面的局限性,就是到了当代艺术如此受重视,当代艺术思想大行其道的今天,艺术圈内和普通观众都是把架上绘画作为艺术的第一印象,一提到艺术、美术,必然就是画画的思想理念占了先机,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当今雕塑在整个艺术圈内的弱势地位,但现在随着书画、当代油画逐渐进入市场调整阶段,此前一直被忽视的雕塑艺术市场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机,黎明前的黑暗即将过去,但因为中国的艺术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很多法律法规制度都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体制,有很多不确定的、充满欺骗性和错误引导性的游戏规则、潜规则等各种力量在不断暗涌流动,这种黎明前的悸动因素的存在对于新兴的雕塑市场是很不利的,也就决定了雕塑艺术市场的发展轨迹跟前面当代油画会不同,会出现一些新的运作方式和看点。
一, 运作方式和价格的定位
当代油画在拍卖行中的井喷式增长的情况在雕塑市场中不会重现,因为那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人们对于艺术市场的逐步了解和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投资也越来越理性,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使得原来的运作方式成为了不可被复制的历史。云峰画苑创办人、国际收藏家交流协会会长郭浩满认为现在的艺术市场:2008年春天已呈现出后继乏力的现象,因为其市场价格的狂飙已达极高的水平,引起市场质疑其真实性和合理性;同时市场价格的人为炒作因素亦过份明显和夸张; 加上“当代艺术”热炒的幕后负面故事情节开始暴露。这一切都令热情的艺术收藏投资者和投机者猛然惊觉,面前的 “当代艺术”天价神话可能正是一个天大的陷阱。过去,有许多人本来就不太懂欣赏这些所谓的 “当代艺术”,但随着 “当代艺术”的高速升温及国际上的强势宣传,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并投入其中。如今他们一旦清醒过来,必将引发强大的抛售潮,这已是意料之事。再加上当前经济深受美国次贷危机放射作用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都处于一个下行的方向,合理的价格定位成为雕塑作品和市场运作的重要前提,通过已经上拍的作品成交数据来看,到目前为止还是呈现出了一个理性的发展趋势,作品的价位不高,且处于不断增值中,这很符合专业藏家的收藏习惯和对于市场的思维判断把握,给与了想进入这一收藏领域的人们以很大的信心,市场需要这样循序渐进式的发展,在这一方面,很多艺术机构看来是吸取了当代油画井喷式发展带来的调整阵痛后的理性选择。现在的雕塑市场在价位上相对于其他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现在的情况是雕塑作品的艺术价格与其市场价格不对等,存在着明显的落差,而这同时也意味着存在着更多的机会,价位永远都是市场最敏感的神经,如何正确把握成为了一个新兴市场成败的关键所在。
二, 市场整合下作为一个集体进入市场
雕塑的发展是随着民族文化的语境变化而出现不同的精神面貌,中国雕塑的发展一开始就非常注重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和精髓,它的文化和精神的民族化、中国意识化程度远远高于从西方引进的油画艺术,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在模仿西方当代艺术的形式方面没有很多当代艺术作品那样空洞、迎合西方人的欣赏习惯的泛西方化,这就在材料运用和思想理念的表达上更容易让国内观众和藏家接受,只是由于国内一些对于艺术的欣赏习惯和理解上的偏颇才造成雕塑艺术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现在社会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对美的要求不断提高,由此产生了各种个人风格和知名度层次不同的雕塑家。从而也形成了其作品的价值与价格的高低之分。单个的力量是薄弱的,在当代艺术百花齐放的时代,很难发出有力的声音,需要雕塑艺术进行集体运作,集体进入市场才能慢慢形成雕塑艺术的固有藏家和买家,需要一个定位来对雕塑艺术的发展给予肯定,比如说专场的雕塑艺术拍卖,有主题的雕塑艺术展览及其他的雕塑艺术独立的活动,像可以组织雕塑作品双年展、博览会,这样针对性强的市场集体运作是符合艺术市场规律的,像2008年6月份被誉为南方拍卖市场“风向标”的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将2008春季大拍,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他们今年与中国雕塑学会联手重磅出击,推出中国第一个“当代中国雕塑”专场。此次的拍卖会上,曾成钢、展望、向京、魏小明、蔡志松等中年雕塑家和潘鹤、刘士铭等老一辈雕塑家共拿出67件作品,总成交额达1000余万元,成交率高达96%,为中国雕塑艺术市场的完善开了个好头。另外,从6月23日起,上海有5家综合性拍卖行,包括上海嘉泰、上海天衡、上海道明、上海泓盛、上海鸿海相继举办春拍,而其中4家都不约而同推出了雕塑板块。北京方面,嘉德、匡时一线拍卖公司也都在雕塑作品的上拍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提高,很多拍卖行的老总在谈到雕塑拍卖时表达了一个共同的观点就是:雕塑的市场肯定有,并且成交率也比较高,但是因为放量小,没有形成规模,没有一个整体的影响力,所以作品一直在低价位徘徊,这个市场急需一个专业化的艺术规划,他们毕竟不同于架上绘画市场,在展览的场地、环境、灯光、拍卖的形式等各个细节方面都有着一些特殊的要求,需要做一个统一规划,应该以一个集体的力量出现,单打独斗式的市场表现很难带动这个市场。
三, 藏家收藏市场层面的进一步细化
因为现在的雕塑市场还是处在一个大部分都是原始股的阶段,正是藏家关注和准备进入的最好时机,因为价位低,作品的思想性和学术性更接近于原始的艺术创作状态,这样广大藏家的接触面和对作品的认识面比较广泛,更加有利于他们的选择,毕竟现在重量级的能够接受高价位、大体积雕塑作品的藏家和机构还是相当少,所以雕塑市场面对的藏家呈现出多样化、低价位的形式要做出及时的调整。可以从雕塑作品的创作材料、创作主题、表现形式,藏家的年龄、审美规范等各方面来做一个统筹把握。这样规范合理的市场容易让藏家对于自己的雕塑收藏同时也有一个很好的系统化的规划,因为他们已经具备条件可以做一些系统性的、主题性的、区域性的专题收藏,这样的收藏对于他们自己的作品的定位和在收藏上的重大学术思想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能够进一步增强他们对于雕塑市场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把握,更有利于其藏品的升值,很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对于收藏的兴趣,对于雕塑作品的价值进一步认可,这种影响是长远性的,是市场步入健康规范合理的一个象征,同时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样的收藏其实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正确的市场导向可以帮助艺术家来梳理自己雕塑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定位,而这种定位是建立在规范健康的市场机制下的,是有益的一种尝试。市场的多层面的受众基础是衡量一个市场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像李象群、吴为山、魏小明等青年雕塑家他们的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他们的雕塑作品非常富有意境,他们都是学院派出来的,既善于写实又要善于概括,这样作品才易于取得生动的效果,也才能够打动收藏者。
雕塑的市场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现在正处于黎明前的悸动状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正确引导方向,这更需要一个具备综合协调和运作能力的机构,而中国雕塑协会也在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前一阶段西泠印社雕塑专场就是他们与中国雕塑协会合作推出的。据中国雕塑协会负责人介绍,以往国内的雕塑作品常与油画等热门艺术门类一起,以“油雕专场”等形式进行联合拍卖。随着近年来中国雕塑家的不懈努力,中国雕塑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雕塑艺术市场的逐步繁荣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值得期待的,这更可能需要时间去检验。
(郝立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