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让农民出彩
近年来,农民画正一步步由“乡间田头”迈入艺术殿堂,由“草根文化”变身为时代精品,并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创作队伍。因地域文化不同,农民画本身还成为了很多地方的特色文化名片。但与此同时,农民画面临着诸多发展的难题。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央视农业频道主持人毕铭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作为新一届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请您介绍一下农民画目前的发展现状。
毕铭鑫:北京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空气清新、晴空万里的天气了,而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值此召开,预示着我们中国农民书画事业进入了艺术的春天,现在全国农民书画家都信心百倍,争取用自己的书画艺术作品来讴歌这个时代。目前书画市场不是太好,农民存在卖画难的问题,但是书画市场是从交易层面来看,而农民画更多关注的是农民的精神生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希望农民在绘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找到乐趣。
记者:农民画市场存在卖画难的问题,收藏家寻找到好的农民画也同样有难度,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新成立的市场信息部,是否是为解决这方面问题搭建的一个平台?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操作情况。
毕铭鑫:是的,市场信息部就是要解决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想买画的不知道你的作品好不好,普通老百姓只能靠感觉来判断,所以我们研究会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给农民画家授予称号——“一级农民画师”“二级农民画师”等,并相应给每个级别的画师的作品定价,人们能从网上查到相应的信息,这样就可以给买家一个可信的参考。农民书画研究会建立市场信息部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还农民画一个应有的社会价值,使之具备同等的市场价值。
记者:目前,书画市场盗版和侵权案件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农民画市场上也屡见不鲜,对于这种情况,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有哪些措施?
毕铭鑫:恶意侵权是目前农民画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希望建立原创保护中心,农民画的画可以在这注册,有专门的律师帮助维权。但这个中心目前还在规划中,它的实施面临很多问题:首先要具备网上检索功能,农民的绘画作品通过扫描上传到网站上,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随便复制作品,拥有哪些条件的人可以来浏览、检索、复制,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此外,原着者和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是怎样的关系、怎样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原创中心能不能帮农民画家销售作品,甚至能不能搞原创作品的拍卖,都是需要事先想到并解决好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鼓励农民在自己的作品上留名,提高自我维权意识。
记者:这两天的大会上,很多代表谈到农民画的理论体系建设、学术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想法?
毕铭鑫:从我自身来说,我主要研究农民画的发展问题。本届研究会吸收了一些美学工作者,加之我们的创作研究员,都将为提升农民画家的理论水平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交流途径。但是农民画家理论的整体提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确实在不断努力。
记者:最近这几年,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举办了中国农民画大展以及涉及海峡两岸交流内容的大型国家级展览活动等,并向国外积极推广农民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农民画的宣传和推广上,您还有什么进一步的想法?
毕铭鑫:没有宣传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办法被人们接受。因此,在宣传上取得成绩是我们的目标。我的观点是,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都可以动用,传统的比如广播、电视、报纸,现在我们还和新浪微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怎样用现代的手段来传播最传统的、最乡土的民间艺术,这就是我们关注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书画家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微博。以前只有来到画廊才能看到他们的作品,现在通过网络就可以看到了,既方便又快捷——所以我也借此机会,呼吁大家来关注农民书画研究会的网站和官方微博,关注农民画。
记者:您作为央视农业频道《乡村大世界》的制片人和主持人,长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对不同地域的农民画都了解,您考虑过将农民画产业和电视节目进行勾连而形成新的平台吗?
毕铭鑫:当然。我们曾经连续承办了三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这个艺术节中,欢迎嘉宾的大背板、视频,都用了色彩极具冲击力的农民画,效果非常好。我们发现,公众看电视节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好奇。有些城里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农民画,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电视节目来展示不同地域、不同味道的农民画,把新农村、新农民的面貌呈现给观众。我以后一定也会在这方面多进行思考的。
记者:有些媒体将农民画的创作视为“耕读遗风”,以您这么多年在基层的观察,农民的书画创作对自己的生活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意义?
毕铭鑫: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看起来是以书画结缘,更重要的是对农民精神生活的关注。农民闲暇之余不是去喝酒、赌博,而是团结起来去搞书画创作,这对于下一代的引导和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让农民出彩”,这将成为我们今后工作的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