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向彬:谁给书法家验明正身

2013年04月17日 09:47:4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笔者在《论当代书法人才类型的划分》一文中提及,根据当前书法人才的存在状况,可以将其划分为“学者型书法人才”、“艺术型书法人才”、“师范型书法人才”、“应用型书法人才”、“综合型书法人才”等类型。书法人才类型的划分本来是给从事书法不同行业的人才给予相对合理的身份定位。然而,即便将这些从事书法行业的人称为书法人才,也不如直接将其称为“书法家”,因为这些人才不是很情愿被划入到“非书法家”之列。于是,笔者想接着这个话题继续说。

给书法家验明正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说某某是书法家,那人听了会很高兴,说某某不是书法家,可是一件得罪人的大事。所以,要区分书法家与非书法家,得树立一个相对公认的标准,符合这个标准的可称为书法家,不符合标准的,当然不应该称为书法家了。可问题是,谁来给书法家验明正身?我们不妨作如下假设。

假设之一:让中国书法家协会来鉴别书法家身份。

打开中国书法家协会官方网站就可以看到这样的简介:“中国书法家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民族书法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由国家级的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活动组织、管理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专业组织,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同时,中国书法家协会的章程还规定,个人要申请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书法业务方面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之一:1、在创作上有较高水平;2、在理论研究上有较高成就;3、从事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组织工作有显着成绩或有突出贡献。可见,中国书法家协会中既有书法家、篆刻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也有书法活动、管理工作者。对于中国书法家协会而言,这种定性是正确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广泛团结、组织全国各民族书法家和书法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我国书法艺术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中国书法家协会章程》总则第二条)如果要中国书法家协会来制定鉴别书法家身份的标准,应该不会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为鉴别标准,因为从中国书协会员的组成成分来看,其中既有书法家,也有非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中的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书法活动和管理工作者是不是书法家,我们暂不讨论,因为他们的身份已经有了定性,即便其中有不少真书家。而按照目前中国书协的入会条件,参加中国书协组织的书法篆刻展览入展二次以上或者获奖一次以上,就有资格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凭书法作品入展或者获奖,这是硬件,凭这种硬件入会的人员,应该是真的书法家或篆刻家了。说到这,让我想起了杨吉平先生在2012年第1期《书法》上发表的《书法阵营论》一文,他在文章中提出“书手”一词。他所提出的“书手”是跟乐坛的“歌手”处于同一个层面,不是指我国“在写本时代风行的社会背景下身处官方或者民间,为官府、寺院、私人等抄写图书典籍、宗教经文及其他日用文书的社会群体。”(周侃,博士论文《唐代书手研究》)杨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歌手与歌唱家虽然并没有明确的界线,但音乐界对歌唱家的称号给予起来是极为吝啬的,对多数以歌唱为业者都只称歌手,只有少数歌者才能拥有歌唱家的称号。”我不知道中国音乐家协会是否把所有会员都称为音乐家,也不知道目前走红的众多歌手是否都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当然也不知道走红的歌者是否在意自己只被称为“歌手”而没有称为“歌唱家”。然而,很多在杨先生看来只能称为“书手”的人们,都希望自己被称为“书法家”,最好称为“着名书法家”。因此,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所有会员都希望自己已经通过了“书法家”的身份鉴定。但是,中国书法家协会把组成成员说得很清楚,当然也不会制定“书法家”身份鉴别的标准。

假设之二:让书法市场来鉴别书法家身份。

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作品好不好,让市场说了算。”按照这个逻辑,市场好的书法作品,肯定是好作品,而市场不好的书法作品,不会是什么好作品。但是,就中国目前的书法市场行情,决定作品价位高低的不全是作品的艺术水准,更多取决于作品出自何人手笔。如果作品出自于名人之手,尽管写得没有书法的艺术价值,但同样有人高价买走,如果作品出自于无名之辈,写得再好也不会卖出好价。出于这种原因,要想书法作品成为畅销的商品,有两条途径可以去努力,其一,想方设法让自己变为名人;其二,不惜手段提高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变为名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写毛笔字的人拿着自己的作品四处展览,在各种媒体大肆宣传。如果这种名气还不够大,就寻找各种机会与名人合影,或者想尽办法跻身各种组织甚至进入各级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以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这些人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走名人书法最为便捷的途径当然属于那些已经是名人的人,所以不少政府高级官员、大型企业老总、演艺界大腕明星、高校知名学者、社会文化要人,凭借已有的知名度,摇身而变成为名人书家。提高书法作品经济价值的手段也很多,通过拍卖会找托,自己高价买下自己的作品,或通过亲朋好友的经济扶持运作自己的书法市场。其实,这些手段和途径就提高书法作品的经济价值而言也无可厚非,书法作品的买卖本来就是卖家与买家的事情,旁人毫不相关。但如果让这样的市场规则来鉴别书法家的身份,可能很多真书家被检验不合格,而很多非书家就真的成为了书法名家。因为目前的市场规则还很难鉴别书法艺术价值的高低,所以让书法市场鉴别书家身份值得慎重考虑。

假设之三:让学术界来鉴别书法家身份。

学者的职责是求知、求真,敢于求真的学者应该是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持艺术尺码去衡量艺术价值的高低,让学者来鉴别书法家身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法子。的确,不少学者敢于讲真话,敢于揭开名人书法的面纱,甚至敢于揭露当前书法的诸多丑态,这些学者评判当代书法好坏时是有一定衡量标准的,这个标准应该是他多年从事书法研究和书法鉴赏得来的,敢于讲真话的学者会很好的把握评判书法好坏的尺度,不会信口开河。当前从事书法史论研究的学者大多只研究古代的书法家,对这些作古的书法家说出实话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从事书法批评的学者也往往只提现象,更不会对当代书法家的身份去做鉴别。原因很简单,让学术界鉴别当代书法家的身份并不难,难就难在鉴别后的结果要不要公开。真书家不怕鉴别,更希望被得到权威的书家身份鉴别并在媒体公开,而非书家一旦被鉴别出真相,就会暴跳如雷,更会指责参与鉴别的学者,甚至会对这些鉴别工作小组成员采取人身攻击。于是乎,就有很多老好人出来说话,书法嘛,本来就没真事,大家一起玩玩,当作修身养性的方式,有人愿意去沽名钓誉,就让他们去吧,何必这么认真呢?说这些话的老好人大多是当地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年事又高,自然大伙就不再讨论让学者去鉴别书法家身份的事情了。那这事怎么办呢?好在还有第四种假设。

假设之四:让历史去鉴别书法家身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先生的这句词不知让多少人伫立江头感慨人生、感慨历史。历代的风流人物虽然远去,但历史终究不会埋没真相,多少人物曾经显赫一时,但最终灰飞烟灭而无人记起,而真正在文学艺术诸多领域产生重大作用的各时代精英,历史会无私地铭记着。正是因为历史是公正无私的,让历史去鉴别书法家身份是最佳选择了。已经作古的书法家,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拓展,真相越来越明朗,甚至可以对作古的书法家分出一流书家、二流书家等各种层次。古代也有不少书法论着将先前的书法作品分出“神品”、“妙品”、“能品”等不同品位,这都是从历史的眼光去鉴别书法,可以看作是对书法家身份做出历史的鉴别。

那书法家身份如何才能经得住历史的鉴别呢?不知是哪谁说过这么一句话:“艺术是要用作品说话的!”如果说当代人不敢对当代人的作品说真话,历史可是铁面无私的,它会给书法家的作品给予一个公正的评价,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书法作品,自然是好的书法作品,创作这些好作品的书家自然就是真书家。所以要成为真书家,就要有真功夫,要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关注自己的书法作品,要能以史学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书法作品,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白自己作品的缺陷,从书法技能到学识学养全方位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尽己所能地完善自己的书法作品。至于自己的作品最终能否经得住历史的检验,让历史去说话,自己所能做的只有潜心的学习和全面的提高。如果书法行业的每一个人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作品,书法界自然不会遍地嚣尘,更不会争名夺利。

注: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书法人才的类型与教育——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启示》(10BWYJ02)阶段性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