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有没有“病”
艺术,向来都是给人以美的享受,作为艺术之林的中国画更不例外,一幅好的国画作品或艺术品,首先让人观后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翻阅典集,浏览古今大家名师的绘画作品,我们无不为他们技艺精湛、独具匠心的佳作为感动所震撼,继而使观者在美的陶醉中突发“神往”的冲动,这也许就是艺术“美”于默默中给人带来最大的感触和启迪吧!
“美”是视觉最直接的感受,它首先源于景物的外表形态,按我们常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和观念,面对一件东西或一个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被欣赏者的外貌,而这个物或人的外表形态,直接决定他在人的思维意识中“美”与“丑”的定位。比如,一个眉清目秀、体形苗条、曲线柔美、比例谐调的人,给观者的感觉就是美丽、漂亮;难道面对一个漂亮的姑娘或帅气的小伙,你能歪曲事实地说她或他很“丑”?当然,其内涵那则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可是表象则是审美的先决条件和基础,没有表象就无从说起“内涵”和“实质”。至此,当我们放眼当前中国画坛一些所谓“大家”、“新锐”或“前卫”的国画作品,可以说让观众无法适从,那些五官不正、目光浑沌、神情怪异、比例失调,萎靡不振的人物画,先别说作者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如何,光凭那形容丑陋的人物造型让人观之真有辱观众的审美情趣,令人大伤胃口,像这种粗俗丑陋的艺术品,非但让观者没有得到赏心悦目的美感,反而令人作呕。还有一些拟古人诗意的仕女人物画,将诗人笔下的窈窕淑女被所谓“写意”的大手笔画得塌鼻鼠眼,相貌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其画美在何处?那些佝偻罗锅,体形怪异的人物画不仅触犯了古画论中“欺世”的错误,而且亵渎了被表现对象的灵魂这些粗俗之作,在损害国人尊严的同时也污染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眼光。那丑陋怪异的表现形式都难以让观众所接受,何谈让人去领略和品味其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性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真、善、美”人心所向,“假、恶、丑”人人摒弃,以形写神,借物抒情,此乃绘画之精髓所在,一个人物的面目形态直接反应着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五官、形体的变化与人的喜、怒、哀、乐息息相关;作为画家要准确反映所画人物的思想感情,就必须首先在所描绘对象的外观造型上力求符合人体比例和其外表特征,如果执意抛开画理,置客观物象于不顾,一味地单凭个人主观去肆意挥毫,所得的作品只能是背离现实的欺世之作,即使勉强貌似而神离也!有些画家笔下的人物貌若孪生“姐妹”,千篇一律;有些画家题画内容为才子佳人或窈窕淑女,而画中人物却相貌丑陋,形体萎靡不振,让人不堪入目,其情其景与题款大相径庭,美在何处?意在哪里?
还有当前画界的一些所谓“名师”、“大腕”所画的山水画,有笔无墨者有之,有墨无笔者有之,笔墨皆无者不乏其人,这些人于中国画理而不顾,墨无浓淡干湿,笔无抑扬顿挫、构图肆意、笔法草率而淫乱、山无气脉、景无险夷,层次难分,意境迷乱,整幅画面色调灰而无神,笔法线条如秋风吹乱草一般,他们的山水画让观者非但无心旷神怡之美感,反之让人感觉烦躁不安,使人心乱神迷,沉闷压抑,无所适从。当有人问之,他们则以堂而皇之的措词曰:“此乃逸笔草草,画技娴熟之大写意,此非常人所难理解之境界,此乃大美也”等等理由,并以“无题”为款,愚弄观众,试问这些连作者自己都无法领会的粗俗丑陋之作,有何艺术感染力?其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究竟值几何?
绘画和唱戏一样,观众多少直接代表着你的作品的好坏和层次高低,在此敬告我们的绘画大师们,不要蔑视我们的观众,切记:云云众生之中,不事绘画者甚多,会审美者也不乏其人。一台戏、一件作品的好坏,并非我们自己或某一个专家所能定位的,定位它的品位高下则是广大的观众。“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再高的艺术品绝对不是脱离现实,背离伦理道德,不食人间烟火的“真空艺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其作用在于用线条笔墨这种特殊语言描述景物,同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昭示,它并非目空一切,荒淫肆意,空泛无度的信手涂鸦,作为画人,必须要在具备传统的笔墨功底、摆正审美理念的同时要有一种为艺术负责,为人民负责,为自己负责,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没有理由轻视我们的祖先用千万年心血而创造了“国粹”,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深入探讨,汲取精华,摒弃糟粕,我们要以科学的理念,锐智的眼光和严肃的态度去面对它、尊重它、研究它,从而达到正确的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更不能以轻狂的态度去诋毁它、丑化它,挥霍和糟贱它,爱它等于爱你自己!
超越与创新并非背离现实的歪曲事实,丑化景物本身就是“欺世”,中国人难道真的进化到“以丑为美”、“丑美”不分的“大美”境界了吗?现实生活中,对象的选择“唯美”,房屋的建筑“唯美”,就连人们所谓“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们都在竭尽全力地去请“白大夫”美容,她们为何不把自己的脸涂得乌七八糟的呢?人们为何要拆除和抛弃破旧不堪的陋居而搬进漂亮舒适的楼房新居呢?尽管“残缺”也是一种美,但这种“残缺”多为自然天成,绝非刻意地人为造作,人为的化美为丑,致完美以“残缺”,那不是美更不是艺术,有谁渴望“残缺”,有谁向往丑陋?尽管丑是天作,美永远都是人心所向,就是天赐父母生的丑男丑女们,他们时刻都在极力用服饰进一步美化自己,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所以,“以丑为美”并非画家所追求的境界,它只能是那些务虚浮躁之辈的“艺术”家们的“病态”行为,更非人类审美的最高境界,别再“欺世”了,别再“自欺”了,别再诋毁和“丑化”中国画了!我很敬佩着名书法家言恭达等十余位政协委员能以国人高度的责任感在“两会”上竭力为“中国画”呐喊,他们以对国家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对中国书画艺术负责的人生态度,为全国的书画家们敲响了“尊重国粹艺术,拯救中国书画”的警钟。他们理应受到国人的尊敬。
时代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改革开放之后西方文化的深度冲击昭示我们,面对新时代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我们不能心气浮躁,我们只有进一步潜下心来,认真审视,细心体察,着力探研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画理,远离市场经济的喧嚣,放弃目前画界盛行的那种所谓“逸笔草草”的追摹,宁神静气地坐下来,以踏实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专心致志,认真地作画,相信您的笔下定能再度闪耀出中国画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神采的。
中国画”在苍白、迷乱、贫血、缺氧的病态中扎挣和呻吟,我真诚地希望所有有责任感的国画家们觉醒起来,用你的画笔画出精神抖擞,大气磅礴,具有真正的中国气派的中国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