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积累,形成了众多经典名篇。这些经典名篇,凝结了中华民族追求美、创造美、欣赏美、传承美的美好境界,是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并以其特有的本质内涵,彰显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准确把握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正视其艺术魅力,对于弘扬书法经典的中和之美,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力,在当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那么,书法经典具有哪些特定的艺术内涵呢?
1、继承的创造性。审视书法经典的价值不能忽视整个书法史,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我们在评价书法经典所彰显的突出个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蕴含的继承基础上的创造性。这种继承的创造性,是书法艺术长河中经典作品的宝贵特征,是书家们深入研修博采众长基础上的客观继承和主观创造,是传承书法艺术并将创新思想和时代审美精神融入书法艺术作品的主流代表。从表面上看,书法经典继承的是前人的书法艺术成就,实质上则是对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继承,这才是书法经典的本质之处、价值所在。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书法史,就整个书法本体来讲,它是一部文人书法史、经典书法史、民间书法史和流行书法史的有机统一。从某种程度上讲,经典书法史是从汉代以后才开始的,即书法“隶变”的开始。书法的“隶变”使书法逐渐变得简化和实用,也使得书家对审美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这是书法“艺术性”的开始,也是书家们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这种创造推动了书法完整艺术形态的形成,体现了对前人成就的积极继承和审美观念的提升。这种审美精神直接影响了魏晋时代的书法审美观,也出现了所谓的“魏晋风度”,并产生了影响深远的“二王书风”。唐代楷书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其最根本之原因乃在于对汉魏民间书法的吸取和改造,颜真卿楷书的来源就是北魏碑刻和晋人笔意。一直到今天,我们可以从历朝历代的一些经典性书法文本中清楚地看到和感受到:中国书法史是一部由民间书法不断向经典书法过度、经典书法不断向民间书法索取素材和源泉的艺术史,中华书法经典的人文性特征充满了不断的分裂与融合、不断的破坏与重建、不断的批判与传承、不断的继承与创造的哲学矛盾。正是这种哲学矛盾,成为中华民族书法艺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这种继承和创造,使书法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重要承载者。
2、审美的超越性。纵观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灿烂夺目的经典宝库,我们会发现,这些争奇斗艳的书法经典,在充分体现书法艺术本体特征的同时,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特定的审美情感和美学宗旨,体现了对艺术生命力追求的不朽与超越。这些书法经典,以其自身价值完美地诠释着《易传》中“生生不已”、“生生不息”的核心思想,使经典书法创作的审美意识立足于“当下”而追求永恒。历代书法经典的创造者这种对审美的无限展开并内化为生命的不朽追求,使书法经典成为大千世界中的一种超越性存在,从而实现了追求理想与现实、过去与未来、有限与无限的统一,形成了审美的无限性境界。这种超越性从未来时间维度上对现存的、现实的书法艺术进行谋划,使之“站出自身”而从未来时间、超越性时空中去寻求今天的现实与过往的历史和未来的期待融合为一体,从而使书法艺术追求达到无限。这种超越,是书家们的一种价值性设定,是对书法艺术创作本身进行的一种价值提升,是在经典创作实践活动和现实生活中生命存在的一种价值性追求。这种超越性存在和无限性境界,客观上凝结了追求无限的自觉精神,使中华书法这一极具人文性的线条艺术和审美素材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使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内涵得到更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世界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3、风格的多样性。书法艺术在每个时代,以及在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都产生了风格各异的经典名篇,代表了一个时期或一种风格的突出成就,从而为书法史的绵延赓续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这些经典力作,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书家的风格个性,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导向和社会背景。例如,青铜器时期精美绝伦、要求严格的文字装饰不仅显示地位的高贵和权力的尊严,还显示了一个时代的辉煌。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书法经典,承载了浪漫主义的《楚辞》、现实主义的《诗经》、老庄深邃的思想、孔孟的中庸之道。秦始皇时代的刻石记功的碑刻书法经典,书写和审美要求极高,流传千古。汉魏时代的碑刻书法经典文本,兼具文人性与非文人性、经典性与民间性、艺术性与实用性等审美特征。魏晋经典追求秀美的风韵,蕴含着书家的自觉意识,形成了影响颇大的“二王”经典风韵。到了唐代以后,因为社会的变革,追求大气。宋代则突出个人的审美意识,经典作品的书风大都具有沉着、苍劲、豪放之感。这就是所谓的晋取韵、唐取法、宋取态。元代、明代、清代及其以后的书法经典作品,虽然一脉相承,但都风格各异。风格多样化的特征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本质内涵代表了每个时代的书法精神,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是“笔墨当随时代”的生动写照和真实体现。
4、本质的恒定性。艺术既具有恒定性的一面,又具有变化性的一面。所谓恒定性,就是在各个时代它有以一贯之的面貌、样态,以及体现出来的一种基本精神,这些面貌、样态和基本精神,不以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根本变化。所谓变化性,就是指它受时代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在形式和内容上必然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异而刻上时代的印记。就其整个中华书法艺术而言,过去几千年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不仅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其基本形态也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历代发展过程中,新的作品不断采用一些新的材质和书写技法,采用一些新的形式因素,体现出一些新的观念。书法艺术饱含着笔墨功夫,相比于绘画,其恒定性更强一些,更难改造。尤其是历代传承下来的书法经典,虽然也有微妙的变化,但其艺术本质的稳定性和恒定性则是主要的。书法经典所表现出的艺术形态和精神内容的恒定性,是因为经典书法的创作充分表现了人类追求美好的思想感情,是人类精神境界的体现,这是书法经典在本质上所蕴含的价值内涵。因为人,不论属于哪个时代哪个民族,他的思想感情由三部分组成:人性的基本面、时代属性和特殊的个性。表现在书法经典作品中人的思想感情,离不开人性的基本属性。这就是历代书法经典之所以能穿越历史、穿越时空为人们所认识、欣赏、珍惜和传承的原因。正是这种艺术价值的恒定性,使得这种传承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也正是由于书法经典在本质上所显示出的艺术价值的恒定性和稳定性,使书法经典本身一直散发着无限的魅力而经久不衰。
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凝结着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只有珍惜经典,科学把握经典,大力弘扬经典,才能创造出新的经典。“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这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回归“二王”书法、倡导主流审美、创新当代书法的实践意义所在。
1、是大力弘扬书法艺术审美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书法经典所蕴含的本质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代表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文化品格,彰显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观——中和之美。这种核心价值、文化品格和审美价值观,被历代书家们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使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得以延续和传承,并在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中大放异彩。当今时代,现代化、信息化、全球化使整个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从根本上科学理解和把握书法艺术尤其是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与核心价值,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观,保持书法艺术的文化品格,提升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发挥书法艺术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通过大力传承和弘扬书法经典的审美价值观,书家们能够把自己的艺术追求积极融入到构建社会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文明进步、推动文化艺术发展繁荣的时代潮流中,融入到创新发展的时代精神中,共创和谐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二是通过大力传承和弘扬书法经典的审美价值观,实现“二王”书风的本位回归,推动全社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时代精神、满足大众需求的精品力作。三是通过大力传承和弘扬书法经典的审美价值观,实现书法艺术审美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完美统一,让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观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以及小康社会建设增光添彩。
2、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动力。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书法艺术长河中,正是书家们对审美的孜孜追求,在不同时代创造出了反映时代、风格各异、崇尚审美、魅力恒久的众多书法经典。书家们对审美价值的追求和紧随时代的进取精神,成为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推动力,有形无形地推动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变迁与发展、传承与弘扬。这种内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内涵和核心价值。在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意识更加开放,视野更加开阔,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互相交融,优秀文明成果广泛传播,书家们的审美意识更加趋向于兼收并蓄而不失民族品格,勇于创新而不离审美本体,这种集传承、借鉴、融合、创新于一体的当代书法创作,以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众多精品力作,成为当代中华文化天地万物与人类和合的精华载体。这些精品力作所彰显的本质内涵,不仅与历代书法经典一脉相承,而且赋予了开放包容、百花齐放的时代追求,更是时代精品层出不穷、书法艺术异彩纷呈的不竭动力。这种不竭动力,激发着书家们的创作灵感,推动着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书法经典本质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科学把握,不仅是大力传承、弘扬、创新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内在动力,而且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动力,对全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民族文化归属,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对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3、是大力提高中国书法世界影响的战略需要。中国是书法艺术的母国,是中华民族最有特色的一项艺术成就,是东方文明的典型代表,历来备受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的青睐。相对于西方文明而言,因为书法艺术是西方任何艺术门类里面没有的,因此也受到西方艺术家的关注。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对外书法交流活动日趋频繁,不仅扩大了中国书法的国际影响,而且充分发挥了文化外交的功能,加强了同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在,中国书法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众多的书法经典,更是被视为世界珍品。这表明,中国书法,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这既是我们向全世界全面宣传展示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的大好时机,更是我们以此为契机,提高中国书法世界影响、提升传统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大好时机。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信仰习俗,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把握书法经典的本质内涵,对于积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大力传播中国书法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文化精华,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使中国书法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为我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发展道路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文化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以书法为纽带,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增强两岸民众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