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画家怎能没文化?

2013年03月11日 11:28:3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最怕画家没文化!中国画家最大的悲哀是没文化!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艺术家韩美林曾公开抨击现实生活中一些“文化人”没文化,“艺术家”不艺术的现象,呼吁保护弘扬民族文化。他评述目前种种“文化”现象后说,没有文化的文化是可怕的。

韩美林自称是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因为他只是个初中才上了三个月的人。他说,在这样一个大的转型时期,我们的民族要更重视“文化”两字。经济基础的发展意味着文化基础也跟着发展,这两者应该是同步关系。经济是硬指标,但软指标却不易见,软指标就是文化。21世纪的中国,必须有文化,没有文化就得衰落下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要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要有魅力,这个魅力就是文化,就是艺术。因此,在今天,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王国、古印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都消失了,唯独中华民族还在。但是,不能败在我们手里。如果我们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美德的民族,我们的文明能传承下来吗?

韩美林以中国出版的字典为例,质问期中的条文解释传递了一种怎样的文化。比如关于“老虎”,字典中解释为“野兽名,毛黄褐色,有条纹,性凶猛,能吃人和兽类。”把人和兽类对比起来。另一个字典又写:“虎,皮毛可以制成毯子和椅垫,肉可以吃,骨、血和内脏都可以入药。”就扯到吃上面去了。我们在培养下一代时,传递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态?

韩美林说,文化极其重要!在全球化下,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把孩子们整得都不认识中国漫画是什么了,都不知道中国的文化底蕴在哪里了。中国的布老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片、中国人自己的电影,都到哪里去了?中国的大片,怎么出洋相,怎么给外国人看,在外面还得大奖,回来还成了英雄。文化都到这个程度了,难道我们还不反思吗?

韩美林认为,文化是一种升华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表面文章。以美术界为例,以前真正的海归派,都是文化精英,包括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傅抱石……都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现在的有些海归派,不一样了,一回来就大呼小叫地要让外国的东西进来,否定中华民族的文化,甚至不让学生用毛笔。这是艺术吗?这是吓唬我们老百姓。上了美术学院一年级,就留着长头发,留着小胡子,那个丑就甭提了!难怪有人说我们搞美术的,“远看像个逃难的,近看像个要饭的,再看是个捡破烂的,有的像土匪杀猪的,仔细一看是美术学院的。

韩美林指出,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是艺术。真正的艺术魅力,艺术素养的魅力是相当大的。博士不一定有文化,文盲也不一定没有文化。在弘扬民族文化这个事上,我们都应该做铮铮铁骨的好汉,不能卑躬屈膝。我们作为一个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得有思想,应该对我们世界有点责任,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中国画家最大的悲哀是没文化:

(觅骨)记得一次和师爷一起喝茶,当聊到我很喜欢文学,喜欢写作的时候,他显得无比关切诚恳,他告诉我,一定要多看书,看好的书,增补自己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当时画院的理事钟老师也在场,他说中国画家最大的悲哀就是没文化,很多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绘画技巧的练习上,忽略了自我个性和文化底蕴的完善,使自己的作品显得毫无内涵和深度。

有位“书法家”十分认真地问李南友:“中国古代有唐宋元明清,那么诸葛亮在什么朝代?王羲之在什么朝代?唐宋元明清里面都没有,真奇怪!”没有想到另一位美协会员接着问他:秦始皇算是哪一个朝代的人?

此类简单的历史问题连小学生都能回答。这样让人感到吃惊的情况发生过很多。很多的书画家都缺乏文化素养,不禁让我们对中国美术界感到悲哀。

一次回家乡,见到了久违的画画朋友H君。他刚从XX美院进修回来。他告诉我,他的作品只强调色彩与作画的过程,以色彩作为自己表达的意象,他不太注重关系结构与形体。

我相当汗颜,对于色彩,你没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艺术感觉再好,你想得到,却做不了,不可能成功。记得曾在某卫视看到过有人表演“功夫画”,在手上涂满颜料,接着用几招出拳的动作实实地打在画布上,几秒钟的时间就完成一幅画,还说,我有在这段时间里,抓住了最能体现对象的美感。我看傻了。我想说,这种“特技”或投机取巧只能糊弄一些不懂画的人。如此东西,只是垃圾。像这种画家是不可能得到认同的,更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这是典型的“伪前卫”思想,在中国年轻画家里,包括很多还在艺术起跑线上的人们,都乐于照搬西方现代某些流派,亦步亦趋,迷失自我,不愿下功夫,不动脑子,挥挥画笔,涂涂颜料,玩弄离奇古怪的形式花样,就想“一鸣惊人”,作品既无现实意义,又无文化取向,更谈不上什么感染力,其实际效果让人觉得在无病呻吟,不知所云,脱离纯正的审美,实际上是对“前卫”的误读与误解,甚至是对艺术的嘲讽与亵渎。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具备精深的艺术功力,作品还要富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气息。所有的经典传世作品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追求艺术的独特风格是一个漫长、艰苦、寂寞的探索过程,不愿付出艰辛,想走捷径,只能说明你浅薄且惟我独尊。

而关于画作是要追求画面效果还是意义的争论似乎也从没停止过。大家各执一词,没有结论。

因为名利作祟,目前只要肯掏钱,谁都可以出书,杂志报刊也会给你版面,很多美术类书籍水平不高,没有价值,却依然活跃在市场里,不明真相没有鉴赏力的学子们盲目效仿,误人子弟!体制内很多画家买名头争奖项拉关系弄职称,功夫全着力在画外,等等乱象,不一而举,让中国画坛一塌糊涂。

近些年,美术高考生越来越多,这未必说明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却是一个糟糕的普遍事实:“我孩子学习不好,让他学画去”。人们以为美院容易考上,考美术已然成了考本科大学的捷径,实际上是一个可怕的误区,家长们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观念上,美术可以轻视文化,所以自然造成了孩子们对美术的一种偏见,好多学生几乎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

画如其人,绘画是品格文化素养的流露。要成为一个好画家,文化知识很重要。艺术的修养不仅在于画功技法的高超,还必须兼备思想内涵文化修养以及道德情操。

最怕画家无文化

(杨豪)朋友随手丢一本某地美术家丛书之一的个人画集放在我桌上,因为没有时间,一直放着。

一回上洗手间,我认真翻阅了这本书。如果从装桢、个人简介或一篇所谓的评论看,这是一本有点份量的书,但认真读来,问题不少,也感慨良多。

这是一个花鸟画家的作品集,所画题材无非紫藤、菊花、荷花、大雁、芭蕉、枇杷、竹子和兰草。有人说画家不一定要画的题材多,还举例说郑板桥只画竹,齐白石只画虾,徐悲鸿只画马,关山月只画梅等等。不用说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点,某些情况下这样说说无可厚非,但在严肃意义上不能这样说,因为其中不论哪一个画家所能画的都绝不只一样,而是很多样,比如齐白石就说过自己除了“大虫”(指龙),其它东西他都会画。之所以有人说他们只画什么,实际是指他们所画的题材中哪一样最有名,或者说哪一样最让老百姓所喜闻乐见。但还真不能说哪一样都是他们画得最好的,比如关山月的梅花最出名,但我认为他的山水画更好,当代画家王成喜的梅花最出名,但看不起的人却很多,认为俗,吹捧他的人也只敢以“雅俗共赏”搪塞之。

中国画家一般分三类:人物画家,山水画家、花鸟画家。具体说,作为人物画家,应该会画各种各样的人物,可以不以山水或花鸟为主,但不能一点不会画,否则你想在人物后面加点山水、想在女人前面画株牡丹,怎么办呢?其余同理。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位画家在这本薄薄的画集中所画的题材少了,其实一本画集只画一个题材也完全可以,但即便只是一个题材,它也必须是同一种风格的多种情状面目,人物有老中青少,竹子有风晴雨露,山水有春夏秋冬,只有能用多样手法表现丰富内容方能显示出画家的文化底蕴和书卷气息。而这位画家在他所画的几个题材中让我看出了苍白,比如画大雁必是一行远飞的雁加近景的沼泽地和远景的云彩和太阳,画竹、石、鸟必是一块朱红的石头上站着三只鸟,石头后面有竹子,石头前面有水,水里长出一些竹笋,除了幅式和大小的不同,其构图和表现手法全出一律。是因为没有其它的构图方式和表现手法了吗?不是,是这位画家心里没有其它的东西了。可以理解的是,这位画家一定认为这几个题材是他最上手的,一本画集画八个题材不算少,但八个题材共二十四幅画只有八个面目就很让人失望。

上面说的是画,读者看不见可以不信,那咱们就看看他的题款,知一点可望其极。24幅画中有7幅紫藤,但这7幅紫藤中只有三个内容的题款:两个“紫气东来春色满园”和两个“紫气东来”只能算一个内容,“彩云归”和“紫云高照”各算一个内容,给人的映象是,这位画家最爱画紫藤,但画紫藤时他心里似乎只有“紫气东来”这几个字,不消说平时怎么去修炼了,如果是一个爱读古诗的人,抄诗也可以多抄几首的,怎么“紫气东来”就成了一个万能公式呢?三幅大雁虽然有三个内容的落款,但第一幅题“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一方面是抄来的,一方面我不知道明明是画一群向远方飞去的大雁,凭什么题“有朋至远方来”?第二幅“新征程”简直俗得到家,难成大雅;第三个“辰旭”更是莫明所以,可以理解为“早晨的旭日”,但旭日不是早上的莫非会是晚上的不成?纯粹画蛇添足!再说画面的主体是大雁,题个“晨旭”与大雁有什么关系?旭日能是大雁的象征么?扯蛋!另外,四幅菊花三条落款,抄一条:“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两个“不与百卉争春色,笑迎西风拂面尘。”“霜落东篱处”也源于“采菊东篱下”;两幅荷花的落款都是抄来的;两幅芭蕉、一幅芭蕉加兰草和野果,一幅兰草共四幅画,两幅芭蕉一幅题“清风雨韵”,一幅题“雨韵清风”,读不懂是一回事,换汤不换药也是一回事,后面两幅主体不同的画面均题“幽谷烟开,兰叶飘香。”这“幽谷烟开”究竟表达的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两幅枇杷都题“硕果累累坠枝头”,如果再有一幅我想最多就是“累累硕果坠枝头”;两幅竹、石、鸟均题“旭日冉冉照丹崖”,而且我不知道一块红石头为什么会叫“丹崖”,真是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那种夸张?总而言之,在24幅画中,紫藤等于只有一个款,大雁、荷花有款等于无款,菊花两款,芭蕉、兰草两款,枇杷一款,竹、石、鸟一款,也就是说,24幅画落款只有七个内容,明显重复、隐性重复、胡编乱造充斥其间,这算是有文化的画家吗?在这里就不谈书法了,否则这位画家的书法实在也让人“吃惊”不小。

中国自古以来可以称得上是画家(不含西画家,因为西方人不懂中国诗词,所以中国的西画家们有了可以苍白的理由)的人都是饱读诗书的,所谓诗中有画,画里有诗,说明了两者的不可分离,诗人可以不当画家,但画家不可以不作诗人,只会画画不会作诗或画里没诗意就会显得没文化,就算有人说你的画画得好,就算你获得了很多“大奖”,也总是低格调的,相当于“绣花枕头”,而当下这样的画家可以说充斥整个中国画坛。如果有人不信,只需统计现在中国美协有多少会员,又看看有多少会作诗的画家就可以了,借着以各种手段弄来的名头,借着体制给的饭碗,在那里招摇撞骗的“画家”绝对站了大多数。

当代画家与以前的画家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以前的画家是有了诗境,有了冲动再作画,而当代画家是先拼出一幅画来再想方设法地制造诗境,能制造的倒还好,不能制造的就胡编,原本一幅还勉强看得过去的画,往往坏在一个落款。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怕画家没文化呢?

这叫无天无法。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