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宏阔 奔放 厚重——黄文琦的艺术世界

2013年01月21日 11:28:55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执着于画艺、沉迷其中而不肯自拔的画者,并不少见。但这样的画家大抵会选择一种契合自己心境和艺术语言的题材,反复锤炼,直至驾轻就熟、有了自己的面貌。黄文琦却不是这样。他勤奋,但是不肯将笔墨题材泥于一法一家。在人物画领域,他的笔触涉猎极广,古代的、今天的,城市的、乡村的,年轻的、年迈的……只要与人有关,都关注。若将他的作品汇总起来,颇像一张由各色人物织成的大网,不同的个体在不同位置上支撑着世界,推动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黄文琦是想通过不同的个体,折射人性的光辉。黄文琦的心从两个方面呈现着清澈与单纯:一是一心一意地钟爱传统笔墨,二是一心一意地热爱身边的生活。这两方面使他画起画来毫无负担,只需把握好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生活就可以,而无需徘徊、挣扎于“接轨”、“创新”等等的思考与焦灼中。

也许依然与军人的气质有关,黄文琦的笔墨线条中鼓荡着宏阔、奔放、厚重的情绪,是力量与精神的展示,每一笔都被热情浸润着,带着温热的关怀。他的画是生动的,跳出了书斋,用笔墨直击正在进行着的生活;即使这段生活发生在几百年、上千年之前,在他笔下,也是正在进行的时态。画家用心的温度指导画笔,拉近了古人与今天的距离。

黄文琦把自己的作品分为几个系列———小品系列、主题创作系列、写生系列和唯美系列。他应该是根据作品的尺幅和自身创作的状态、感受来做上述划分的。虽然在笔者看来,他的这个分法并不十分准确,但是,我们不妨还是按照他的这个划分接近一下他的创作。

黄文琦的人物小品画题材很广,画幅虽小内容却不简,画法虽非寥寥数笔,但却颇得逸笔草草的“草”意。最堪玩味的是,画家山水、花鸟方面的功夫与修养,在小品画中也略见一斑。这可能得益于黄文琦对小品画的与众不同的理解吧。

当代有不少国画家擅长小幅创作,笔墨精到得无懈可击;可是一旦站在丈二宣纸前,便捉襟见肘、尴尬不已。黄文琦不是这样的,他小品中藏着的大气,注定了他驾驭大画的得心应手。

纵观他的主题创作系列,最分明的特点是画面的叙事性和创作手法的不拘一格。黄文琦所叙之事,有古有今、有大有小,正可谓“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为在画家的心里,大事小情都关乎民族的履历、百姓的生计,古今一律。在这个系列中,题材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有虔诚祈福的藏民、有沐浴着三月阳光的傣家姑娘,还有海南岛上的渔民、潮汕街头的功夫茶……上至抗敌卫国,下至生活点滴,在不同的主题框架中,黄文琦的创作手法也变化多端起来。

黄文琦走过很多地方,也走进过很多人的生活。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共同形成合力,震荡着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黄文琦就将画笔贴在了这条筋脉上。他用画笔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示他们的生活。在这个讲述过程中,完全没有画家对待被画者的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与被画者同呼吸、共命运。他被他们的爱与痛、幸福与苦难牵动着、感染着,在描绘他们的喜怒哀乐中升华自己的情感、涤荡自己的灵魂。他的创作也便在这样不断的升华与涤荡中前进着、深入着、成熟着……

在黄文琦的作品中,水墨写生系列仿佛一个注脚,为其创作的得心应手做出了最好的解释。写生应该是黄文琦的日课,如锤炼笔墨、训练造型、捕捉生趣等日常活动。把他的作品一幅幅翻过去,宛如阅读一簿日记;画家走过的地方、接触过的生活、对生活的感触和思考,让观者历历在目。这些最寻常的作品,却也最生动、最见性情、最见功夫。画家对传统笔墨的痴情与技法运用的熟稔,在写生过程中挥洒得淋漓尽致。

据笔者观察,黄文琦的唯美系列带有试探的色彩,流露着些许诗意,是画家对自己心灵最柔软处的触摸。在这一方空间里,画家的线条柔和了,试图从大刀阔斧往轻盈灵秀上转化,画家的思绪也开始走向近乎朦胧的浪漫。他在唯美系列中释放着诗情,从中体现出在其他系列中鲜有的缱绻情愫。走进这个系列的,都是女子。她们有古人、有今人,却在黄文琦的笔下聚拢到一起,倚栏凭窗、独立花间、俯首月下、含羞帐前……各自抚摸着自己的思绪。画家赋予她们静态的身形,却将思绪飘扬画外,为画面营造了美丽的流动感。她们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却在生命的某一个瞬间进行着同一种思念。这思念便超越了时空,让古与今奇异地际会在一起。

在黄文琦的主题创作系列中,有一组反映西藏题材的作品。这是黄文琦笔墨意识觉醒之后的一组探索之作。在这组作品中,画家没有将西方造型因素和东方写意笔墨做表面嫁接。尽管他坚持了现实主义创作以造型为主导的根本原则,但是,造型之外的层层渲染、反复皴擦,都是笔与墨的意识,是张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意识。从满纸流荡的庄严、肃穆、厚重、苍茫之气中,我们看到了西方造型与东方笔墨在矛盾相逆之间找到的新的和谐与平衡。正如黄文琦自己所言:“中国写实性人物画是一个相当深奥的学科。必须有中国传统文化作支撑,才能将西方严谨的造型艺术转化为有中国写意精神并承载东方文化的中国画艺术。”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