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洪斌:万骏腾骧写风神
中国艺术中关于表现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远,这与古先民认识马、驯养马、使用马到喜爱马有关。我们目前能看到表现马的作品,有岩画中的马、青铜器中的马、汉画像石上的马以及唐宋以来绘在绢帛或楮素上的马,先人留下了一个让我们叹为观止的马的艺术世界。历代画马名家不可胜记,吴国的曹不兴曾画有《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至此后,东晋画家史道硕,南朝·齐画家毛惠远,唐代曹霸、陈闳、韩干、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頫\、任仁发、明代张龙章、仇英、商喜,清代张穆、钱沣及近代任伯年、徐悲鸿等,均为画马高手。唐杜甫在《画马赞》中写道:"瞻彼骏骨,实为龙媒。汉歌燕市,己矣茫哉。但见驽骀,纷然往来。良工惆怅,落笔雄才。"千载而下,写手良多,但能得其神骏者却并不多。
易洪斌先生挟其文学之才,运用在画马之中,显示出了一种与其他画家不同的独特神采,让人看后难忘。易洪斌系湖南长沙人,现为吉林日报社社长、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以楚人细腻奇诡之质而融会于北方英武雄骏之气,于文学、哲学、美学、新闻学诸多方面造诣颇深。出版有《美学漫谈》、《维纳斯启示录》、《两个人的世界》、《一分历史十分情》、《易洪斌画集》、《关东三马--许勇、郭广业、易洪斌作品集》等。易洪斌在《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关于马的随想》一文中写道:"当诗圣杜甫搦管挥毫写下这样激情喷涌、寄慨遥深的诗句时,他大约也像我现在画马时那样,眼前一定风烟滚滚地掠过无数骏马与主人同生共死、赴汤蹈火的景象。不同的是,他心中沉积的对社会的感察、对人生的咏叹、对友情的渴求,已然力重千钧地凝聚于笔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此十字胜过千言万语,高度凝练地展示出骏马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忠勇无俦的品格;除马之外,天地间何物可当此盛誉!此诗写尽了马的威力、马的风范、马的作用和人对马的深情,堪称咏马千古绝唱。"这便是易洪斌热爱画马的内心独白。一个诗人的气质跃然纸上,使我得知他的马何以能够激情磅礴,具有如此的感染力。
易洪斌画马,有多种表现风格,有泼墨重彩,有写线重彩;有水墨泼写,有水墨线写。还有一种色墨并用、泼写结合的画马方法。他的泼墨重彩画法,如《诞生》等画,以泼绘为主、勾写为辅的方法描写群马腾奔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宏大而热烈,以红色画出辉煌的背景和初升的朝日,整个画面表现了一种极度的动感燃烧着画家心中的激情。题款中有"为新世纪而作",可见他创作此画的初衷,是为了表现一种奋发向上、奔向未来的信心。他的写线重彩,如《天龙八部》等画,则以墨线写出马的外形,填以鲜艳的黄色、红色等,使其具有一种奇艳的色彩、梦幻的感觉。他的水墨泼写,有《霜风劲》等画,纯以水墨写之,泼而见骨,酣畅又不失精练。他的水墨线写,尤其具有化实为虚、空灵简当的特点,诸如《雪儿》、《思入水云乡》等画,让所表现的对象--马融入到苍茫的背景当中,给人以一种苍凉、悠远、浑茫的感觉,使描绘对象得到了文学的升华,这确是作家、诗人的心灵空间在绘画上的表现。易洪斌还有一种画法,色墨并用,泼写结合,即在已经用水墨线写或泼绘完成的马身上,复用重彩勾写,或红色、或青色、或金黄色。这与其说是他学习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技法,毋宁说是向中国传统青铜器的镶错方法借鉴,表现力十分强。易洪斌画马,是吸收了诸多方面的营养的。但是,他笔下的马,早已不是古人笔下的马了,而是现代人的精神诠释和情感表现,是今天的文人画。
易洪斌画马作品,总的看来是在表现一种天马行空的精神,或者说一种龙马精神,一种阳刚雄豪的大美。属于审美的高境界。但是,他笔下的马有时也充满了眷眷的温情、淡淡的忧伤。他画《红雨随心》,一匹雪白的骏马在秋天的红叶纷落中引颈远眺,孤寂而又悲凉; 画《千里走三骑》,则又表现了一种相助相随、共同前行的友谊与豪情;画《厮磨》则写黑白二马相偎相亲,表现了一种爱情的甜且涩的感觉; 而画《嘤其鸣矣》,黑白二马隔河相呼,求其友声,颇见深意。题款为:"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意思是说朋友当相亲相助、笃而信之,方能终和且平、彼此无间。画家的画心、文心与他的人格一致,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读易洪斌的画马作品,我觉得在他的心灵中,在他的笔下,更多的是一种梦幻的色彩、激情的色彩,所以又是一种诗的色彩、文学的色彩:神骏腾骧写风神,相信易洪斌先生会有更美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