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画家谢浩:寄情于笔墨假道山川

2012年11月17日 10:14:34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谢浩总是忙着西跑东颠,才从洽川合阳看罢荷花归来,又驱车古原直抵甘肃青海,在青海湖边欣赏过美丽的草原、湛蓝的湖光山色,又杀向九寨领略名山大川。在此之前,繁忙过后他寄情于八百里秦川的各个湖面河道,悠然休闲垂钓。

我时常问谢浩究竟什么时候画画,谢浩愕然地看着我,“一有时间就画啊,早上或者晚上”。

在越来越多的画家将身影投掷户外专注于写生时,在重提写生重过闭门造车时,偏谢浩悠闲于旅途,枕一脉清风寄情于湖光水色之中。约三五好友,在夜色无边里感受撩人的竹韵梅枝,清风半卧四时不同,醉人水色尽收眼底,垂竿钓鱼感受荷清花香,在他,就是一种惬意。而那花叶间的悄语,清风间的摇曳,早就深藏于心,在腹中构建了无数的图示。

显然,谢浩不拘泥于对景写生,他追求文人墨客的直抒胸臆。

他师古溯源,最喜青藤、白阳,“扬州八怪”的李鱓、金农、李方膺,追求传统文人画的清澈与纯粹。齐白石曾说:“太似媚俗,不似欺世。”看似“繁忙”的谢浩,其实是“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抹斜阳一壶酒,以求半世逍遥而已。不出门的日子,在画室里一盏香茗一卷书,或几叠墨色几卷画,以求一生惬意罢了。

谢浩常说,做人要真,要善,在生活中感受艺术,在画面中表达自己热爱的事物。做人要意气风发,做事要千锤百炼,作画要求真求切,有感而发,有意而为,把真性情激扬在画面上才能感动他人。谢浩以为,能创造有生命体验的艺术才能打动家人、朋友,以至更多的人。

或者,这就是为何他笔下的花鸟看起来总有一种清澈、随性、豁达、洒脱的文人气。谢浩的花鸟作品常题“一花一世界”、“花开若梦中”,一两株雏菊,或几朵清荷,又或者几株芍药,三两绣球,偶尔孔雀闲立、山雀颔首…… 忽动忽静,随类赋彩,黄菊寄香、轻舟浮萍、红莲翠盖、牡丹吐蕊,果然心境清逸。显然,他追求的是自然流淌出的风轻云淡。

谢浩作画,不喜剑走偏锋更不哗众取宠,不高屋建瓴更不追奇求异,他在传统的文脉里找寻纯粹、清澈的艺术氛围。

赤目朱衫的钟馗在他的笔下俨然一副悠闲的文官打扮,醉酒赏梅、驱邪祈福,小鬼“涂脂抹粉”紧随其后,与前人钟馗的刀光剑影全然不同别有一番情致。他常戏语:“馗星大人是点状元的人,执掌文人运脉,才高八斗,岂可只有凶煞之气。”谢浩的画虽静,闲谈却非常高调,人群中总是他引来阵阵笑声,常有机智言语如滔滔江水。

谢浩做人,轻松、自在,语言诙谐机智。他笑说,别把艺术做的负担过重,画画的人虽然不至于神圣,但必然也不会平凡,人在尘世,活得忙碌,为工作,为家人,为朋友,为很多人,却很少为自己,社会的角色多,属于自己的角色少。人生已过40,许多道理都想明白了,以绘画这种形式表达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只不过是自我人生旅途释放的一种表达途径。一花一叶在内心涌动,自然而然地呈注于画面,这是前几十年的积淀,正所谓根有多深,枝叶就有多大。很高兴自己从小拿起画笔,并执着地考上美院,追随陈子林、陈国勇等老先生的指教,在传统笔墨的浩瀚天空飞翔到了今天。

每个人的成长方式不同,那么思维方式、观察角度自然千差万别,反应在画面里各有各的千秋,各有各的感悟,实际上画画就是表现各自内心的真实。绘画首先是给自己看的,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而生活并不在别处,就在你日常的点点滴滴。城市化的进程是一种真实,农耕文明的退化是一种真实,花石竹鸟的浪漫也是一种真实。

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想要逃离人际关系、人居环境、工作生活压力的城市化的区域,寄情山林也是一种真实中的真实。古画论讲“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作画即是画格调、画气质、画修养、画境界。

谢浩作画只为怡情,他把自己游离于真实与梦幻之间,经历看山的三个阶段,回归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本真,将花花草草作为自己表达的一种原生态的、健康的文人气质。世间万物皆有形色,有些为可见,有些为可感,可见者为绘画所用,可感者为诗歌所用,在谢浩的画里,既有唐诗的色相,更有水墨的华彩,情景交融、意象浑成、意境空灵、酣畅淋漓。他在传统笔墨里吸取精髓,找寻与自己性格契合的人文品格。

而谢浩说:“我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做了普通人想做的一件事。或许说,现在笔墨还欠成熟,但古语道在练神,我想,假以时日,必深得此中精髓。”很高兴谢浩能在艺术市场喧嚷一片的鸿蒙迷途中保持如此清醒。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