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从刘文西黄土画派的成功看文化信条的力量

2012年11月09日 09:24:27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多年来,黄土画派以他们的艺术实践,有力印证着这一科学论断。这支由刘文西领军的艺术精英,之所以能够获取成功并赢得社会普遍赞誉,既是他们对一个文化信条长期坚守的结果,也是由于他们秉持了一种正确的艺术理念——这便是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坚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针,同时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这一讲话精神,成为长期主导新中国美术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文本,并影响深远。

1950年,年仅17岁的刘文西在行知艺术学校听了老师讲解《讲话》后倍受鼓舞,也让他在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上特立独行。之后的50多年里,他一以贯之地践行毛泽东的《讲话》精神,多次深入革命老区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以理想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革命领袖和陕北人民的艺术形象,创作了以《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解放区的天》等为代表的近百幅优秀作品,同时以其主题思想的深刻性、人物塑造的生动性和笔墨技巧的开拓性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而后受其影响,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艺术名家,如刘大为、杨晓阳、戴希斌、郭北平、郭线庐、王晓、韩宝生、王子武、王有政、郭全忠、崔振宽、赵振川等,也都一一认同、接受了刘文西的艺术理念和价值取向。他们根植于黄土地,以黄土地、黄土人为主创,用手中的画笔,表现黄土地上的风土人情和中华民族精神,作品呈现出一种粗犷博达而又温雅缜密的艺术风格,最终以一个重要艺术流派——“黄土画派”而异军突起,令世人瞩目。

尤其是近些年,刘文西先生带领一拨着名画家行走在黄土地的山山峁峁、沟沟坎坎,追寻革命前辈的足迹,体验革命老区的风土人情,用手中的画笔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再现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为中国当代美术树起了一道独具特色的亮丽风景。


黄土画派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莫过于自2004年4月“黄土画派研究会”成立以来,刘文西每年都要带领一拨着名画家赴陕北创作基地与陕北人民一起过大年,还经常性地组织黄土画派奔赴各地基层体验生活,采风写生,寻找群众平凡生活赐予的生命感动和创作激情。他们的美术创作成就斐然,在中国当代美术界独树一帜。刘文西的巨幅系列长卷《黄土人》,刘大为的《小米加步枪》,杨晓阳的《黄河艄公》,崔振宽的《高源情深》,王有政的《悄悄话》,陈光健的 《西去列车》,戴希斌的《通向高原》,马云的《纺线工》,贺荣敏的《游击队员之歌》,刘永杰的《厚厚的土地》,赵振川的《九月雪山》以及罗平安的《陕北风情》系列等作品,都很优秀并让人感动。这些作品共同释放出一种交相辉映的黄土精神和艺术张力,同时也回响着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使这些美术家享誉中国画坛。

黄土画派就是这样在中国艺术文化发展格局中,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生命支点,找到了一个主流艺术流派应当具有的文化主体位置。可以说,也正是由于黄土画派的画家们对脚下大地有着深刻的热爱与理解,拥有了黄土地这一艺术生态丰富性及多样性的文化土壤,才使得他们自己的艺术创作具有比其它地域的艺术家们更多的成功机遇和历史可能性,才使得他们每一个人能够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准确复述和再现出黄土人所处的历史与现实生存境遇。并且使他们藉此得以触及到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艺术文化生命绵延不绝的根源,得以探究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现代化历程异常艰难的文化成因。

实践也反复证明:一旦脱离社会生活,就会导致艺术的空洞,使艺术变成毫无意义的笔墨游戏或虚无主义的东西。今天,艺术源于生活已成为一个永恒的美学命题。更何况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一切新的艺术题材、新的形式、新的艺术语言和风格都应是对日新月异的生活中真善美的发现与挖掘,这就更需要艺术家以满腔热情自觉地投入到火热生活之中。

近期,为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刘文西又率黄土画派开展了“重走红军西行路”活动:6月23日至28日,以中国美协顾问、中国当代画派联谊会主席、西安美院名誉院长、黄土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刘文西为团长的黄土画派“重走红军西行路”甘肃采风团,沿着当年红军西路军的奋进路线,先后抵达景泰黄河石林、永登吐鲁沟、张掖马蹄寺石窟、丹霞地貌、北凉古都“骆驼城遗址等地,沿途还瞻仰了景泰县红西路军纪念馆、永昌县烈士陵园、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7月18日至27日,黄土画派采风团走进青海,参观了西宁西路军纪念馆、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海北州府原子城纪念馆、都兰县博物馆、茶卡盐湖、丹葛尔古城、都兰热水古墓群、海寺花海、曲日岗草原、青海湖、金银滩大草原。他们一路重温历史,缅怀红军西路军革命先烈;一路深入当地群众生活采风写生,用手中的画笔记录着心灵的感动,积累了丰富而又生动的美术创作素材。刘文西在总结采风活动时表示:“基层条件再艰苦,我们的采风活动都不能够放弃。深入生活是我们创作好作品的重要环节。”

许多年以来,刘文西及其黄土画派这种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的举动,无疑是将艺术的触角直接指向了社会生活。他们以澎湃的艺术激情直面人生,正视历史,追求真善美,弘扬主旋律,创作出了无愧于伟大时代、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同时也把黄土画派这面旗帜越举越高。

这便是文化信条的力量。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