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孟刚的中国画——抱朴守正,境高韵新

2012年10月31日 11:25:12  来源:出山网

1.jpg

孟刚  百合  96x90cm

中国书画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而深远。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浩瀚的历史长河为我们沉淀和过滤了传承悠久的文化瑰宝,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很多的典范。中国画历经几千年的传承,经典的作品和发展脉络,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史。如何学习和传承,是我们当代书画家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品部分见《国画展厅》)

应该说时值今日,我们的书画家生活在一个在历史上都称得上的好时代。做为书画家生存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从毛泽东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今天的 “文化发展、文化繁荣”,国家做为一种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推动文化强国,艺术市场风生水起,一次次破记录的书画拍卖,使艺术品的商品属性和价值充分体现,于是书画家开始了对市场价值的追逐,同时也开始了对社会名誉的追逐。

艺术家们距离我们渐行渐远,书画几乎沦为礼品。然而这一切用大家都赞同的话说“这个社会怎么了?这样浮躁!”中国画究竟该怎样画?书画家追求终极目标是名利还是艺术?有一天在第四届亚洲艺术博览会上看到孟刚先生的画作,让我感到一种很大的快感,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无外乎继承和创新。如何继承,我想不外乎就是我们传统中正统的经典东西取为己用,用娴熟的艺术方式和语句来表现我们自己的情感和物象。孟刚的作品不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涵中都显现出中国画传统的思想精髓;不论是笔墨还是画面呈现的意境都折射出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时下流行画风在他的身上几乎不存在,他的作品很难与浮躁联系起来,看来孟刚对艺术本体的追求高于其商品价值的追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大隐隐于市,能处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一种境界,其未来的成就可想而知。看孟刚的画,觉得很真实、很轻松。他的作品题材很广泛,人物中有仕女,有观音;花鸟中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可以看出他在作品描绘物象造型上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不能简单用栩栩如生来评价他的画作。他的人物画,大部分都是对少女的描绘,他把中国传统仕女画,赋予一种时代新意。当你看到这些作品中的人物,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不只是一种艺术作品,而是活生生有气息的人物,就像邻家小妹,不修饰、不做作,无论是忧伤或是凝思都显得那么从容和恬静,更难得的是,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与画面的气氛达到极美的融通,让我们一下子走进了作品的思想之中。比如从他的画中,可以想象花瓶旁裸露上身的少女背过脸去时那无言地思念,让一盆盛开的百合来解读她内心的表白,整个画面简洁、空灵。比如一位坐在花丛中的女孩,右手托着下巴光着脚丫,目光无目的的望着前方,是等待?是无奈?是守候?是独白?那样忘我地独坐,竟让美丽的百合独自静静地开……画面用水墨渲染和简单的勾线,人物的衣着,黑白两色,显得清新悦目。女孩的那种善那种美,让我们沉浸其中,忘了生活中的烦躁,让我们很踏实。其实这种艺术的构成和境界,就是采用国画最基本的表现思维,孟刚坚守了中国画最基础的表现方式和原则。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需条件,艺术创作也不例外,究竟如何创新?时下画家都以此为自己的作品注脚。其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即使我们再画过去的东西,还是会有我们个人的印痕和今天的特质,旧的是守不住的,而新的作品中看到了写真与勾线,透视与笔墨的融通结合。传统的人物画基本都是用线来支撑画面,而线之外,基本都是平和的意境。在孟刚的作品中他让传统的线变成人物轮廓,用素描的方式融入表面画面本应具有的肌理和凹凸质感,采用了一种现代的表现手段,让画面更加丰富。同时把透视角度与水墨的干湿浓淡实现完美结合,让他的作品一下子能抓住你的眼球。你会从中感受到目光与之的焦灼,体温高低的变化,画面景深与层次使作品变得深邃悠远。那一片浓浓的墨色或山或水或云或万象,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难道这不是一种时代之新吗?还有那一种艺术形式,笔墨语言能这样的表达,必须是焦黑干擦,造型怪异的眼睛长到额头上,挂在家里能吓哭孩子的作品能叫创新吗?

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无非是表现人性的真善美,让艺术品在美的同时起到喻化社会,净化心灵的作用。艺术创新是文化修行。一件作品表达出的是画家的文化素养,个人操守,展现自己的情感。所以古人讲艺为心画,作品表现是心灵的流淌,那么你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表现。故而,修心让自己更加智慧,养性让自己更加从容平和,这才能让你的作品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一种极美的享受。

孟刚的作品,每一幅都很美,可以说每一幅作品都是一首诗,那种感觉,会让你想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境。这种诗意的表达,也是作者对美的一种解读,这是画家诗人的才质与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统一的一种完美结合,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与扎实的绘画表现技能是不可能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画面的诗境、意境会让观者产生不尽的联想和无穷的回味,从而延伸出更多的启迪和思考。中国文化是多民族文化,他的特质就是有广泛的包容性,故而我们的国画作品,也是多种艺术的集成。孟刚显然很清楚这一点,守住文化,就是守住作品的灵魂。所以他几进美术院校深造学习,师从名家而不骄傲张狂,能耐得住寂寞,能守得住正路。《诗经》、《论语》、《唐诗三百首》都成了他日常食粮,浸淫齐鲁大地的浑厚,追随蒲松龄先生的执着,把艺术当成生命的组成部分,这种生命的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人生,而这种状态,让孟刚显得更加淡定沉稳、随和与宽博。

这是我所有写过的书画家中,惟一我不认识的画家,但他的画,我还是想说出我的感受,我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画家,更多这样的作品,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孟刚艺术简历

祖籍山东,定居北京。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何家英国画硕士研究生班,聘为助教。现为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专业画家,学术委员会委员。任黄河文化书画院副院长,《出山》杂志社主编,出山网美术顾问,黄河文化产业开发集团特推画家,深圳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聘画家,新加坡龙发国际有限公司特聘画家。

作品被《出山网》《出山杂志》《美术》《美术报》《中国书画》《都市精品生活报》《国画经典》《北京大家》《百度词条》《中国名流网》《美术中国》《雅昌艺术网》《华夏艺术网》等多家杂志、报刊、网络转载,并被国内外友人、艺术机构及美术馆收藏。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