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芝:文化品牌与文化生产力
得已斋主
这是一场随时都有可能被打断的对话。身为首届中国(徐州)收藏艺术品展交会执行承办单位的“首席执行官”,徐州艺术馆馆长郑敏芝无疑是头号大忙人。活动间隙,访谈见缝插针。江苏新闻界乃至全国报纸副刊界许多同仁对郑敏芝都不陌生,因为她不仅着述丰厚大奖频仍,而且是江苏省新闻工作者最高荣誉奖“戈公振奖”得主,还是一名策划专家,“央视寻宝走进徐州”、“徐州市十大文化名人评选”、“中国徐州端午文化论坛”、“情系汶川徐州赈灾书画拍卖会”等轰动淮海经济区的重大活动,都是由她一手策划并担纲执行的。由资深媒体人华丽转身为艺术馆的运营者,对她而言,与其说是一次挑战,不如说是一种温文尔雅的魅力演绎,首届收藏艺术品展交会一炮打响,并不令人意外。
“通过几年的努力,拥有一张我们原创的文化品牌,把它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就是我的近期愿景。”郑敏芝开门见山道。“这张牌是否就是收藏艺术品展交会?”“对,今年是首届,以后每年一届,要让每一届都有悬念,有新的期待。”“一个地方性的收藏节能有多大卖点?”我质疑。“它是本土的,同时又是区域的,也可能是全国的。”郑敏芝诠释道,徐州有20万收藏爱好者,大型收藏活动已连续搞了六年,每年都要为收藏者免费鉴宝,收藏既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又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徐州是淮海经济文化圈的中心城市,圈内苏鲁豫皖20座城市,人口1.2亿,拥有百万收藏大军,徐州的收藏活动,可谓一呼百应,对周边城市有很强的吸附力和带动力。
“全国性的,有依据吗?”我追问。“我们依托的平台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收藏家协会,今后还会涉及其他门类的国家级合作伙伴。我们邀请的鉴宝专家和央视同一层次,将来协作的拍卖公司也有可能是国内国际知名的大牌。这就足以说明,"地方队"也能提升为"国家队"。”“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虽然收藏节在徐州举行,但不仅仅是立足徐州的盛会,也是放眼全国的大会?”“的确如此。若干年后,我们徐州的收藏节和拍卖会,至少要和西泠的春拍、秋拍齐名,要以苏富比(微博)、嘉德为标杆。”“那么,艺术馆担当怎样的角色?”“艺术馆应当是艺术品之家、艺术家之家、收藏家之家、评论家之家,既要成为富有艺术情结、艺术倾向的企业家俱乐部,也应当是平民的艺术沙龙。”郑敏芝认为,每一件藏品和艺术品都是一颗珍珠,每一次活动,都要让每一颗珍珠打磨得珠圆玉润,并且串联成一串串光彩夺目的项链。通过展示、交流、鉴赏、交易,形成产业链,就能实现收藏艺术品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叠加,这种滚动增值的功能,就是文化生产力。
“有没有考虑过收藏艺术品市场价值的二度开发?”“你的想法很有创意。比如文物级、国宝级收藏品,不可能广泛流通,可以制作限量发行的复制品,让喜欢的人买得起,或者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这个问题可以留待进一步探讨,同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共襄盛举!”郑敏芝欣然抛出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