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工艺美术领域:文化收藏热度不减

2012年09月21日 09:22: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年来,文化收藏尤其在工艺美术领域热度不减,“大师”的头衔在收藏市场具有号召力,“大师”的作品也成为收藏市场的宠儿。迄今为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已经进行过6次,这种诞生于新时期的评审机制,其初衷一是为弥补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职称设置方面无正高级职称的缺陷;二是为推进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化。最近10年来,由于文化收藏热的推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出现了各层次的大师评审,评“大师”已成为风潮, “大师”的头衔和光环事实上刺激了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创造力,去争取更高社会认同;同时“大师”的作品价格被大幅度地推高,成为全行业的标杆。暂且不论这个制度是否完善,它已经成为目前工艺美术行业最重要的人才遴选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格外关注此事的不仅仅是工艺师们。或许是因为广大收藏家把各级大师的评审视为工艺师个人技艺能力最重要的“分级”制度,所以,大师制也成为藏家在选择藏品时的“捷径”,以及品质“标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动下,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成了名家名作,也被收藏家强烈关注。

“大师制”的示范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引导着手工艺师们撇开生活日用品,走向个人成名成家的创作道路。社会鼓励工艺师朝着“大师”的方向迈进,艺术个性自然得到强调和释放,最近10年来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剧增,人才成长很快,创作尤其兴盛。在最为重要的雕刻领域,玉雕、石雕、木雕、漆雕的创作十分繁荣,建设大型的寺院和楼、堂、馆、所等离不开这类工艺美术,各类材质的佛像、佛龛、壁画、摆件、隔扇、屏风、文玩等等应有尽有。材料不限于国内所产,像巴西的水晶、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玉料、东南亚和非洲各国的珍稀木材等,皆为我所用,材料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了“因材施艺”的难度。对于工艺师的技艺、经验和审美素养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能正是由于这项工作挑战性增强,风险加大,反而更能锤炼工艺师的技巧。从创作题材和收藏关注度来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出现强劲的复兴势头。新世纪以来,内销基本上独立支撑起了全国工艺美术的繁荣局面,工艺美术因此更深地扎根民族民间文化的土壤。从文化交流角度看,外来文化因素对于中国工艺美术产品的造型、图案、风尚、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明显要弱于20年前以“外销为主”的时代。与从前“工农兵”占艺术形象主流的时代相比,目前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似乎并不鲜明,较难把握。尽管新的造型创意无处不在,但才子佳人、历史人物、宗教人物题材普遍流行,像龙凤呈祥、嫦娥奔月、钟馗抓鬼、和合二仙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吉祥文化内容触目皆是,尤其是“大师”在处理珍稀或大型的原材料时总习惯性地倾向于回归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涵。“传统”的复兴以及文化热还表现在宫廷工艺的样式和趣味重新得到重视,各个时代的官窑瓷器、明清家具、景泰蓝、花丝镶嵌、雕漆的仿制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藏家们的热捧。尽管宫廷社会已消失上百年,收藏市场成了“宫廷趣味”的保有者。

虽然文化收藏热热度不减,但工艺美术的艺术市场整体上尚未进入大规模的资本化运作阶段,目前仍以全民参与、全民收藏的自然状态为主。群众自发形成的文化收藏热反映了民众对于文化消费的迫切愿望。随着时间推移,收藏市场培养起来的一批观众、一批藏家的关注焦点,将会逐步转向工艺美术品本身的艺术性以及它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而非外在内容。文化浸润既培养创作大师,也培养收藏大家。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