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兵:把艺术品藏进馆子里
作为成都餐饮界创新川菜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杜兵掌下的“成都映象”往往以“味道长”的川菜让人印象深刻。可很少人知道,他花了8年时间搜罗来的近500幅书画作品,还有价值过千万的紫砂壶收藏,已在他的20余家门店的过道、走廊和包间中满足着食客除口腹欲之外的特殊感受。他习惯称自己的收藏为“小场合”,却不断有客人在席间酒劲儿的帮衬下将藏品买走。
“一个藏家最重要的是从收藏中得到快乐。喜欢的东西就拿下,这样至少不会因为价格的原因后悔,因为你喜欢,没办法。”1968年出生的杜兵有自己的一套收藏原则。
爱画之道
从邮票上的齐白石开始
“我对书画的收藏来源于集邮。”1980年到1981年,杜兵花了大心思,搜集齐了齐白石的16张连票的《荷花》(1980年1月发行,全国发行量100万枚,面值80分)、徐悲鸿的《奔马》邮票(全套十枚)、猴票等等,发现中国画的美感来源于“笔触”和“气韵”。“邮票上的小作品我都很喜欢,更何况当我20来岁第一次在美术馆看到那些大师作品时的震撼,我便疯狂地开始接触国画,在那个年代我几乎找遍了各种方式来接触它们,觉得很神秘,对那些传奇名字背后的故事也沉迷,有时候沉迷到废寝忘食。”
杜兵开始向往做一个职业画家,在他看来,“头发长、眼神忧郁、穿双拖鞋抽烟吹壳子摆女人的那种自由感很让我着迷。”他和身边的朋友也开始接触朦胧诗、卡夫卡和国外的一些小说,瞬间打开了艺术视野。其实杜兵认真学过画画,从初二到高一,他曾像模像样地拿起画笔背上画板与风景“对抗”。在拉萨长大的杜兵,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手上功夫临摹出这片风物的美感与力量,“天资不够,于是我沉下心来赏画,并不断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鉴赏力,发现这很对我的胃口。”
多年之后,在他的餐饮行当之外,他还有了自己的茶艺馆,这些地方成为他陈列私人收藏的好地方。数百幅斗方小品散置在20余家门店的包间、走廊,有专人每天看管、拭尘,这样的陈列方式和规模成为成都本土一个独特的美术馆“群落”,他笑言这倒是符合成都人的生活习惯:边吃边看边娱乐。一些十来万的画他也敢就那么挂在包间里,“挂就要挂好的”。一个茶艺包间里,一幅名为《茶馆》的彩色水墨是他极为喜欢的作品,拍照时他特意走到那里,一脸微笑。旁边数十把名家紫砂壶真品在灯光的浸染下温润十足。他家里还有部分更为“高级”的紫砂藏品,甚至从收藏当天过后就再也没拿出来……成都商报记者早前就与茶艺馆专门负责紫砂壶收藏的专员熟络,了解到这些紫砂壶作品价值早已超过千万。“收藏书画和紫砂壶,成为了我现在最大的私人爱好,有时为了一把壶,我可以和那个名家勾兑一年!就为等到我喜欢的那一款。”
藏画之乐
8年时间,藏品价值翻五番
从做第一家餐饮门店开始,8年时间,杜兵收了大大小小近500幅作品。基本上都以斗方小品为主。有的则干脆只有50X50cm大小,原因是方便陈列和挂置于店铺里。从当初的功能性需求到现在的纯收藏,他说自己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藏画之乐。“从我觉得看得懂、味道长、有意思的民俗题材国画开始,8年时间我相继投入了近200万买画。毫不客气地说,现在这些作品的价值翻了五番!”
一次,一幅黄越的《山水》被他挂在某个食肆包间里,一位外地客人席间几杯酒下肚后突然对墙上的这幅作品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这幅“非卖品”曾给了杜兵非常难忘的印象,虽然8000元的购买价在当时不算高,但很快经不住这位客人的软磨硬泡,杜兵随即与他聊起了黄越的国画作品,“没想到对方是一赏画高手,提出以2万元夺爱,一出一进经历了8个月时间,加上对方确实是爱画之人,我就转手了。”可半个月后,杜兵再去那个包间,发现挂画的位置空空荡荡,总觉得缺了什么,他陡生一念,既然自己那么喜欢,何不再去找到那位买家,把画再买回来?于是,“我从卖家变成买家,到他那里软磨硬泡,加了钱又买了回来。其实我感觉很多时候收藏就是一个乐子,一个精神寄托,特别是一个男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你会感觉到自己某个特定时刻的心境说不定就藏在某幅画里,或者说,这幅画突然就对应了你当时的某种情绪。”
杜兵也会去一些拍卖会,但他感觉现在很多作品都有价格浮夸、概念错乱的感觉。“动辄数百万的作品让我感觉很有距离感,令真正喜欢艺术、想走近艺术品的爱好者望而却步。”他也曾去过成都艺术超市、岁月画廊等本土艺术品销售机构,“先不说价格,光是那种亲切感就让人舒服,不买画,在那里坐一下午都是享受。”对他来说,身边做地产、汽车、药品、海鲜的大老板很多,有了钱以后似乎在互相影响下都有了收藏的概念和意识,“以前耍车,现在听到得更多的是,最近收了啥子好画没有?收藏最好的一种呈现方式就是精神寄托,也是一种投资渠道、资金的沉淀方式。”
赏画之美
“把叶子烟的味道都画出来了”
在杜兵最初的收藏品里,有三个人的画他一直念念不忘:曹辉、甘庭俭和一位李姓画家。曹辉的作品以民俗风情为主,当初应杜兵之邀为第一家成都映象的整体装修创作了一组老成都的白描,“走人户”“吃讲茶”“听战国”“打金章”……“有一幅画描述了一个老成都人抽叶子烟的神态,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把叶子烟的那种呛人味都画出来了!’这就是我说的‘看得懂’的画,这也是我收藏的两个原则之一,看得懂,不跟风;自己喜欢的不管价格高低都拿下,我收了至少不会后悔。”四川画家曹辉的小品从8年前的“内部价”几百元一幅涨到现在的“友情价”几千元一幅,让杜兵体会到了艺术品增值的潜力。同时,与画家的私交、与艺术圈亲密接触的这8年,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他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和投资眼光。
曹辉作品《年夜饭》(彩色水墨,80X200cm,2009年)是杜兵的心头好,一直没有展示过。这幅描述一大户人家年夜饭场景的作品2009年时被杜兵以7万元购入,一年后一位香港地区藏家朋友找到他,欲以18万横刀夺爱,到了去年,不死心的藏家将价码提高到30万。“这幅画虽然不是什么大师之作,但它特别能打动我,我会一直放在家里收藏。每次一看到这样的作品,我就会感觉到家庭的温暖,可能是我本人做餐饮的缘故,这类作品最能体现我的追求,一家人、一桌饭,味道长得很哦。”
多年过后,虽然手上的藏画越来越多,价位越来越高,收藏名录上的名字也越来越星光熠熠,但藏画本身带给他的那种快乐和美感享受从没变过。他甚至还会为了一幅喜欢的画辗转联系到画家本人,反复拜访,当做朋友来相处,“刚开始完全不提买画,成了朋友后才开口讨画,一来二往,不单朋友交了,作品买了,自己的休闲时光也充实了,何乐而不为?”由于他的每件收藏品几乎都是从画家本人那里拿到,所以无论价格高低,“至少没有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