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毕业作品陷“抄袭”风 能否纵容
6月,全国各大美院的毕业展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挥别校园之前,这最后一次的集体演出对于美院学子的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大学四年学习和思考的整体呈现,毕业创作既是学子们心血汗水的结晶,也是他们走上独立艺术道路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关键的第一步,深刻地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然而,最近频频爆出的毕业作品抄袭事件却让这场华丽的谢幕显得有些尴尬。据微博爆料,中国美术学院08级多媒体网页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创作涉嫌抄袭设计师李小阳视频作品;华南师范大学08级学生毕业创作涉嫌抄袭日本久米田康治的作品《再见,绝望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学生毕业创作涉嫌抄袭德国艺术家汉斯•哈克的作品。几例毕业创作中均出现明显抄袭痕迹,让人不禁叹息:美院学子的未来竟是抄出来的么?
其实抄袭对我们而言并非新鲜玩意,甚至可说是司空见惯。我国素来就是国际上有名的抄袭大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产品缺乏品牌意识和产品创意,只凭一味模仿的做法令许多感到人不齿,但由于其投入低,见效快的特点,山寨产品以低价策略在国内大获成功,山寨之风也因此愈演愈烈并迅速渗透了各行各业当中。此后,各种学术抄袭、创意抄袭的事件一发不可收拾,有些人和企业甚至将抄袭作为成功的不二法门,并喊出了 “我的复制可以成功”的口号。在发展过程中,后进模仿先进不失为一种快捷有效的做法,但是,模仿不等于完全照搬照套,两者间有本质区别。况且美院的毕业展应该是学子展示个人创意与想法的舞台,抄袭的行为,不应该出现在这里。那究竟是什么扼杀了这本该最为天马行空、最为肆意的自我表达?又是什么让他们铤而走险,选择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99艺术网针对此次的毕业作品抄袭事件,进行了一次美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随机采访,解读抄袭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招生制度之觞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55%的学生在回答“为何选择学习美术”时选择了“升学更为容易”,仅有百分之32%的学生选择“出于对美术的兴趣”。的确,在竞争激烈的高考环境下,“艺考”对文化课较低的要求,成为了许多人晋升名校的唯一机会。加之艺考对专业的考察并不十分严苛,这直接导致了许多高一文化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高二选择学习美术,并进入培训班进行速成练习,以此逃避高考的压力。现在市面上盛行的美术高考班多为美院教师或美院学生所开设,他们并不在乎学生对艺术是否有兴趣,而是直接灌输给学生应试技法,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升学要求。这种以投机为目的,重复、而高强度的训练模式,仿佛背诵公式般的空洞、机械,加之其高额的收费,也在变相加大学员的心理压力,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美术培训无法激起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在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即使考入美院,多数只能落得身心俱疲,两手空空的结局。加之,近年来各大美院纷纷建立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更加剧了艺考投机分子的势头,这种过犹不及的做法实为艺考制度之滥觞。生源素质的下降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对待学业不认真,在毕业时自然也无法交出满意的答卷。美院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艺考把关是否应该更加严格,发人深省。
学院教育不尽如人意
优秀的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更是指引学生如何找寻自身艺术兴趣的指路明灯。而据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内容”表示满意的学生仅有26%,不满意率则达到了45%;而对“学院课程设置”的问题中,表示“一般”的学生比例占到了60.8%,“不满意”的比例占到17.3%,针对这种情况,记者对表示不满意的学生进行了随即采访。绘画专业的学生唐某说:“有些老师在上专业课的时候,就只是早上来看一眼,下课之前来看一眼,请老师指点一下哪里画的不好,也只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感觉有的心不在焉。还有一些老师教的很认真,但是只是教技法,对于如何进行创作,如何激发灵感,则很少谈及,这样让我在创作的时候非常迷茫。”绘画专业的学生雷某说:“学校设置的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尽是各种技法的训练,对学生的文化构成则并不重视。有时候我在画国画和看古代作品的过程中,深刻的感觉到自身古文和金石学方面修养的不足,想要学习却苦于无人指点。”
设计专业学生李某则更加言辞激烈地表示:“有些老师在外面开公司,对上课根本不在乎,有时候就派一些在读的研究生给我们上课,有些地方连他们自己都弄不明白,怎么来教我们?”学生的质疑反映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某些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搞副业,有些教师则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方法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追溯这些问题的缘由,与教师的选拔制度不无关系。目前的美院教师的选拔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有些资格老的教师不思进取,利用美院资源,在外面赚取外快。而许多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则相对单一,思路不够开阔,对艺术圈和艺术市场的动态也不十分关注。这样容易导致闭门造车,刻板化、教条化的情况发生,再将这样的的方式用到教学实践之中,对学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当下越发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学院的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监督,并吸纳更多社会化、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形成优势互补,进行教学竞赛。让教师重新将工作重点转到教学当中。在学科建设方面则应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重视对学生哲学、文学、艺术史理论方面的基础教育。针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学科,应适当增加中国传统的金石学、国学的课程。针对以西方文化为主的学科,应该适当开设西方文化思潮、西方哲学史等课程。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同时,也能知其所以然,增强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能力。而针对创作能力和实践性强的学科,学校应该吸纳更多社会人才,给予学生多元化的引导,这样或许能培养更为适应市场需求也更有能力的学生。
抄袭事件能否纵容?
而在回答 “对毕业创造的抄袭事件如何看待”的话题时,学生所持的态度却出现了出乎意料的区别。有52%的学生表示“理解,但不赞同”,48%的学生表示“不能理解”。学生态度的分歧,反映出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抄袭似乎并非那么不可容忍。表示理解的学生侯某说:“绘画的学习原本就是从临摹开始的,大学毕业只能是一个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有些学生有能力进行创作,有些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不完成毕业创作无法拿到毕业证,有些人只能铤而走险,借用他人的图式,对他人的作品进行二次加工。不过完全的抄袭未免也太过偷懒,不负责任了一些。”同样表示理解的学生王某认为:“国内的某些专业,比如设计、插画、动画等,原本起步就晚,发展远落后于日本和欧美国家的同类专业,我们学习的许多范本也都来自那里。现在让我们原创,有点赶鸭子上架,原创的作品很多地方都做得很不够,瑕疵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借鉴国外的成功作品就成了一项重要的渠道,这样虽然无奈,可毕竟不至于做的太差。那些完全照搬照套属于少数,大部分还是在借鉴的基础上有加入自己的创新。”
而表示不能理解的学生陈某则说:“既然是毕业创作,那就应该是自己的东西,哪怕是幼稚的、没成型的,但起码呈现的是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创作也算是对大学生涯学习的一个回顾。如果毕业创作都抄袭他人的作品,那作品跟一具徒有其表没有灵魂的空壳无异。而且抄袭作品一旦蒙混过关并得到认可,那么这将会是对原创者的极大打击,长此以往,原创者会越来越少,而抄袭的人会越来越多,抄袭有百害而无一益,所以应该坚决杜绝这种做法。”诚然,艺术创作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临摹作为基础支撑,很难达到高点。但是临摹者应该清楚,临摹的作用是在描摹、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前人作品中的灵感与精髓,体会前人的用心,进而让自己的创作更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所以临摹并不能成为抄袭的借口。一个艺术工作者,如果只是从外在层面简单模仿、照搬照套而没有自己的艺术理念,那他创作出作品也只可能是低层次的“山寨”作品,这样的作品,即使一时获得名利,但终究不会有大的成就。
徐悲鸿曾说“治艺之大德,莫如诚,其大敌莫如巧”,艺术创作,尤其是原创历来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耗费创作者巨大的心力,经过不断地探索才能有所成。也正因为原创的艰难和可贵,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共同抵制抄袭这种恶劣的投机行为。面对着浮躁、纷繁的社会,如何保持一份真诚、执着,坚守心中净土,从而拒绝所谓的“创作捷径”不仅是对所有艺术工作者的共同考验,也是每位有志于走上艺术道路的学子应该深刻思考艺术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