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变身中华艺术宫 中国文化从自觉到自信
“中华艺术宫”,一个宏伟美妙的文化愿景在浦江两岸传颁。这是上海文化一座“新地标”,这是一个令人想往和期盼的重大文化建设工程。此前,上海公布“十二五”重大文化设施项目,明确了包括中华艺术宫在内的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上海的文化建设进程,靠的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艺术宫,是上海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上海世博会圆满结束了,留下的世博中国馆“派什么用场”?说白了,我们可以拿出众多方案。上海的主事者决定让中国馆“转身”为中华艺术馆,并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设一道,填补上海艺术博物馆体系的空白,使上海的艺术博物馆系列形成完整的格局。这首先是一种文化自信!
上海是中国近代美术的发源地,汇聚了数百万件各类艺术作品,仅上海市级美术单位收藏的中华艺术精品就达到3万余件。但上海市级美术馆展览面积仅0.68万平方米,与中国美术馆2.8万平方米,江苏省美术馆的2万平方米,浙江美术馆新馆1万平方米相差甚远世博会中国馆的国家馆展览空间1.5万平方米,省区市馆展览空间2.6万平方米,符合大型艺术博物馆展示面积的要求,它“转身”成中华艺术宫,将使上海艺术展览总面积得到飞跃提升,将为充分展示目前深藏库房的中国艺术珍品、展现上海海派文化特色和艺术发展成就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上海建立全国艺术高地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起到重要的平台支撑作用。中华艺术宫的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她并不是放弃了上海美术馆这个已经具有55年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化品牌。上海美术馆这几个字代表了上海在美术馆行业的功能定位和文化认知,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作为今后上海美术馆的永久场所,中华艺术宫将成为以中国近现代美术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交流为基本职能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国际文化交流的高端平台,人民大众审美、学习、休闲、观光的理想场所,并力争成为与世界重要的艺术博物馆齐名的艺术宫殿。中华艺术宫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自信。
建设中华艺术宫,是打造文化高地的又一创新之举。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上海、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服务和集聚。我们明知这是一种挑战。既然是挑战一定会有风险,但支撑的是一种文化自信——表明上海敢于迎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挑战。面对比现在上海美术馆大十倍的中华艺术宫,我们艺术界是否做好了准备,一种学术的准备,一种管理的准备,一种经营的准备?中华艺术宫的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增加,它是一个重要的转型。这个转型处理好了可以为整个中国的美术馆行业提供参考的范本。上海有足够的文化自信——打造文化高地,服务全国辐射世界。
作为崛起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积极顺应国际文化发展的大潮流,把文化发展提升到“立市之本、兴市之基、强市之源”的战略高度,将“塑造时尚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确定为上海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规律来看,艺术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实际,以及国际文化大都市发展的趋势,都要求上海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博物馆体系。上海有这个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