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继刚:艺术市场与传媒互动 艺术多样化发展
媒体是信息时代各行各业的翅膀,艺术市场则是信息时代物质高度发达的产物。两者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进入新的世纪后,中国的传媒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态势,传媒业的高度发达表现在数量品种上,从过去的报刊、广播,到现在的电视、网络,品种的增多和数量上几百倍的扩容,使我们身处一个传媒的时代。传媒渗透到政治、经济、生活、艺术的各个方面,现代人已经很难摆脱传媒的影响--媒体主导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善于运用传媒者,将使你的事业发展事半功倍。
传媒在艺术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过程中,一直与之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传媒业在20世纪后半期的发展,传媒已成为艺术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没有媒体的快速传播引发大家的关注,也就没有今天的艺术市场。目前媒体与艺术市场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面对面的直观地报道;另一种是以各种方式尝试参与,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台,各大报纸和各类杂志都开辟了书画频道和收藏版面。
对当今艺术市场与媒体的关系,我分别试做简要的分析:
1、当代传媒与艺术传播
当代传媒对于艺术而言,有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两种形式,它们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内对艺术的发展施加影响。所谓的专业媒体,一般是指依附于专业单位,如美协、美术研究所、美术学院、美术出版社等,专业媒体的所属不仅有级别、等级的差异,也有专业程度和专业地位的差别。类似中国美协所属的《美术》杂志、中国美术学院的《新美术》杂志、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美术观察》等专业媒体,在艺术发展的引导上、在学术动态的研究上,往往或辅助性、或策略性地担负着调节官方政策的功能;对具体艺术家、艺术作品价值评判的权威性尽管正不断受到多向度审美形态、多元艺术观点的质疑,但它们的倾向性仍然反映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利益,客观上,在当前社会中仍然代表着一种主流的认可。
大众媒体是相对于专业媒体的专业性而言,有方方面面、形形色色、数量众多的报刊、广播和电视、网络。大众媒体具有数量大、范围广,覆盖面宽的特点。虽然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在职能上表现为不同的读者对象,但是,大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往往不亚于专业媒体的影响力。由于大众媒体不受专业单位或专业领域的制约而表现出相对独立的体系,因此,在专业范围内,大众媒体有时也表现出与专业媒体不同的艺术理念和不同的价值取向。而网络作为一个新兴媒体,它给民众提供了一个发泄情感的空间,也使媒体的话语权有逐渐大众化的趋向。中国的网民多数已从原本的个体门户平台走向内容更丰富,观点更开放的社会网络。虽然一些批评政府的过激言论仍会被屏蔽,但无可否认,网络作为社会民意渠道和信息工具,越来越具备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一个事实已经存在:互联网正以24小时在线、海量信息、即时更新、费用低廉、不受地域限制、视觉效果直观等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去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和个人官方网站。当前,新形态的网络力量正在模拟社会生活和人际交流;当网络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时候,艺术市场也同样会在虚拟世界里不断壮大和发展,甚至会逐渐超越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和社会功能。
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大众媒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与社会大众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它所关注的焦点往往并不在主流艺术的焦点之上,而是反映出社会的需求,寄托着对新的多元艺术思潮的向往,甚至包括对社会进步变革的希望。大众媒体以它的社会影响力,正在对艺术的普及、各种艺术观点的争鸣产生积极的影响。
2、当代传媒与艺术家
在现实社会中,职业艺术家的生存与机遇在发展中产生了许多与艺术无关的社会问题。例如一定的名声和社会地位的获得,有时必须通过传媒的协力,这就给传媒介入当代艺术的生存创造了许多机会,同时传媒也利用自己的能力为艺术家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机遇。传媒自身的发展需要艺术的内容和谈资,而当代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不尽吻合了传媒发展的多样性,也为传媒的发展增加了动力。这种与艺术市场相辅相成的格局,构筑了艺术与传媒在当代的特殊关系。
本来中国人所信奉的是"千秋功罪,后人评说",但是现代人已经失去了这种等待的心理准备,人们更多的是看到眼前的利益和现实的享受,因此媒体的作用就更加凸现出来。媒体的即时性不仅影响到当代艺术的时尚和流行的风格,还影响到艺术家的职位、工资、职称以及在社会大众眼睛里的地位,也关系到对艺术物件的认知、品评、价位与市场。这之中的具体考量,在许多场合或范围内,媒体都成为一种考量的指标。特别是在最为常见的美术院校教授、博导和画院画师等高级职称的评审中,见诸于媒体的地点、数量、篇幅,不仅有量化的要求,还有对媒体品质的要求。例如不仅有"国家级"、"中央级"与其它级别的区别,还有一个"国家级核心期刊"的具体指向。
3、当代传媒与艺术消费
中国的现实状况,促进了艺术在低层次上的高度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众多成员的艺术消费群体,也潜藏着一个巨大的艺术消费市场。艺术消费的增长,刺激了艺术教育、艺术出版、艺术传媒、艺术展览等各种艺术产业的发展。在高度发展的当代艺术中,艺术家的人口原本就已经膨胀,加上某类消解现代艺术的鼓吹和资本操作的深度加入,对艺术品的价值认知也产生了很大的混乱。当经济的力量试图超越精神力量之际,传媒自身要警惕的是不要把艺术的产业化宣导成为艺术创作的规律,要尽可能站在一个较高的文化层面上,去介绍那些蕴含人文内涵,有思想厚度,富于创新精神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毕竟,拉开时空距离来审视,有艺术史价值、有人文美学价值的作品,才真正值得艺术消费者去购藏。
4、当代传媒与艺术话语权
虽然艺术的传播还有展览的方式,但现代的展览已经不是传统的纯粹的欣赏,而是依赖传媒、借助展览形式的一种自我推广。因此办展览前的发布新闻,展览前后的媒体报道和刊登作品,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行为和追求的目标。艺术借助于媒体的力量推动了艺术的普及与提高,仅仅是媒体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最一般性的意义。以现有体制为观察点,绝大部份媒体的根本资源来自党政社团,以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力话语,实际上总是试图左右艺术发展的大方向,或者试图引领艺术发展的主潮流,这才是其意义的核心所在。在艺术与媒体的关系中,具体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政策性把握,在艺术层面上对艺术整体发展的中心调控,在艺术语言变革的范围里对艺术潮流的宏观与微观影响--都显现出媒体权力话语有时雷鸣电闪、有时静水深流的作用。
5、小结
客观上来说,传媒自身的发展需要艺术的内容和谈资,而当代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不仅吻合了传媒发展的多样性,也为传媒的发展增加了动力。近半个世纪以来,大众传媒以其前所未有的覆盖性拉近了艺术与普通大众的距离。传统意义上艺术品只在文人雅士间互动交流品评,即便较为公开的、团体性的交流活动,仍然只是圈内活动;或为达官贵人所把玩收藏,除却壁画等公共场所,普通平民几乎无法涉足。近代,从民国年间开始,专门的展览出现,并作为物质文明的一部分进入公众视野,以艺术鉴赏投资为主体的报刊杂志大量涌现,不同品种不同风格的画册不断刊行,到今天,各类艺术网站层出不穷,媒体的多样性让大众也能够与艺术近距离接触。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便是很好的一例,普通民众将自己收藏的"宝物"搬上屏幕,经由专家鉴定,道明真伪优劣,题外再对艺术品的背景价值加以扩充,屏幕前看客一同增加见识。
这是一种朴实的传媒手段,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也是一种艺术市场与传媒互动行之有效的表现。所以,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说,现代科学通讯传播技术的发展,不但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更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科学不但打破了传统的束缚,也解放了人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