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石述思:百姓靠收藏抵御通胀如惊天陷阱

2011年08月25日 10:11:21  来源:新浪收藏

在录制央视对手节目时,在一个现场短片中,着名收藏节目主持人王刚披露:中国目前共有7000多万人玩收藏。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本来该为身处太平盛世深表欣慰。然而突然想起一事:中国目前能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也就是月薪3500元以上的人目前只有2400万。又感到万分忧虑。看来,相当多穷人拿出养命钱在积极投身于这个正在与博彩业接轨的行当,危险仅次于玩命。首先,对于这些勇士深表理解。在CPI高企的今天,面对银行的负利率,热爱储蓄的中国百姓被逼出空前的投资冲动。正常情况下,他们有三条出路:一是楼市,二是股市,三是收藏——主要围绕艺术品投资展开。

现在楼市在宏观调控的打压下,将正常投资和投机一起扼杀,百姓过去理财的主渠道之一就此阻断。股市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加上先天治理结构存在制度缺陷,实体经济不振,回探到去年低点2319附近的可能激增,如果没有明确政策利好,对百姓来说盲目进入凶多吉少。于是,在货币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大量民间资本便涌入收藏领域,使其迅速升温至沸点。2011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了428亿的骄人业绩。当代艺术品价格迅速进入亿元时代。这场发端于高端收入人群的投机游戏迅速波及到普通公众,形成了所谓全民收藏热。从陶瓷、书画、杂项波及到邮票、玩具、烟标、模型、报纸、门票等,无不价格疯长,创造出诱人的发财神话。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公开的、有组织的甚至合法的洗钱游戏。首先,艺术品投资讲求鉴赏二字,颇有技术含量,鉴曰判真伪,赏曰分高下,而普通投资人很难具备这样的素质,没人帮着掌眼,便只能不断打眼。本来,专业人士可以帮助百姓去伪存真,但由于多数专家使命是为故宫等官办文物单位鉴定国宝,有公信力的民间鉴定机构本来就匮乏,加上部分专家受利益驱动,不是成为谋取私利的黑手,就是成为机构炒家的帮凶,使盲目进入收藏界的非专业人士买椟还珠,饱受戕害。与此同时,一个庞大的艺术品投机链条逐渐发展壮大,形成藏家做东、资本坐庄、专家忽悠、苦主买单的作业模式,正常的艺术品投资便向恶性金融衍生品方向转型,宛如引爆美国次贷危机的庞氏骗局。而由于制度的滞后,监管的缺失,加上相关部门政绩思维驱动,这场骗局便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在鉴定机制、定价机制、交易机制、监管机制都存在巨大黑洞的今天,要想从艺术品投资领域获益,要么运气极佳——每次都能碰到一个博傻游戏中更笨的人接盘,要么就是赌场好手。甚至可以说,畸形的艺术品投机市场,危害远甚于曾多次洗劫公众财富的股市和楼市,之所以没有破裂,只是由于时间未到。即使在制度相对完善、监管比较到位的海外发达国家,在货币升值、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也难逃泡沫崩裂的下场。

在1987年到1990年间,国际拍卖会上40%的西方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买家的手中。这4年日本就从西方进口了138亿美元的艺术品。而据日本画商最乐观的估计,当年令人目眩的“泡沫经济”年代,日本人以50亿美元购入、现仍保存于日本各银行手中的画作,如今最多能卖出14亿美元。因此,俺在对手节目中深情地告诫想从收藏中淘金的普通人:珍爱生命,远离收藏。唯一的例外是:您回归了收藏本来的真谛:纯粹从爱好出发,将收藏当成提升生活品质和格调的雅趣。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置身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市场经济大潮,有如此格调之人,又有几何?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