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王西京:重塑文化精神是使命

2011年07月20日 14:03:57  来源:解放日报

十六位陕西当代名画家,一百三十余幅力作,在黄浦江畔谱写一曲 “长安精神”。日前,“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在上海美术馆展出,此次画展被誉为当代陕西画坛的巅峰呈现,为美术理论界深入解析“长安画派”之后陕西国画的发展历程,把握当代陕西画坛新格局提供了丰富的文本依据。

此前,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和广东美术馆巡回展出,均引起广大关注。上海站巡展间隙,本次展览的“领头人”、陕西省美协主席、着名画家王西京接受了本报专访。

长安精神:更包容、开放的内涵

记:此次画展命名为 “长安精神”,如何理解?

王:长安不是一般的地域名称,而是一个东方文明的符号。提到长安,人们会想到汉唐盛世,想到唐诗,想到很多有代表性、旗帜性的文化人物。当然这只是它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面,随着历史发展,它又包含了延安革命精神,后者对民族解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量。另外,长安画派的艺术精神中蕴含独特视角和革新面貌,在文化的转型期具有光彩照人的一页。长安精神还包含着改革开放中包容、开放、进取、开明的内涵。

当然,它也不局限于一个画派,如何有效传承文化,自强、自立、自信,重塑文化精神,是当代美术家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一种使命。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 “长安精神”,也始终致力于这一工作。

记:在陕西有长安画派,在上海有海上画派,您对此次展览在上海举办有何想法?

王:近代以来,“海上画派”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致力于传统与平民审美意识的时代表达,涌现出一大批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师巨匠,为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作出了杰出贡献。此次沪上巡展,是继北京和广州之后的重要展览。陕西美术与“海上画派”的积极互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文化养分,更深层次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局限,为实现长远发展寻找经验,拓宽思路。通过两地艺术上的切磋,对推动陕西中国画的繁荣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增强精品意识和集群意识,激发起陕西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激情。

美术强省:未来之路一步步走

记:去年您被任命陕西省新一任美协主席。您的上任也被美术界寄予很高期望,您对未来的工作有哪些设想?

王:陕西省美协去年四月份换届,之前25年没有换届,错失了很多机遇。陕西省美协的换届也受到了全国美术界的关注。为了不负众望,我们做了认真的思考。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在众多的资源优势中,突出的有人才优势。虽然有人才,但精品力作少,全国影响小。我们提出了一个美术强省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三个方面。

首先,要有更多有分量的精品力作。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美术队伍的建设和梳理,设立了五年一届的陕西美术奖。目前完成了第一届陕西美术奖的评选工作,评出了300多位艺术家,这些作品也繁荣了现阶段的陕西美术。我们建立了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基金会,这也是全国首例美术类公益性基金会,筹集了2000多万元资金,对热爱美术的社会人群予以扶持。此外,我们启动陕西人文千年重大题材美术工程,同时完成了两个创作基地。其次,我们将完善陕西的美术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历史文化名省,应该有相应配套的美术馆、博物馆、陈列馆。还应该在文博系统有体现当代艺术的陈列馆,不能只看到祖先的东西,看不到现在的东西。再次是美术产业。目前来说,陕西省美术产业微乎其微,更需要我们整合美术资源,让它尽快在经济中成为一分子。

画家本色:放下个人得失

记:此次展览中,您也是参展画家的“十六分之一”,但美协主席的身份又决定了您是这次画展的组织者和领头羊。而您在参展画家的排序却是倒数第二,为什么?

王:我们是一个艺术家团队,不用按职务排,按年龄就可以了。为人,应该尊敬长者。而作为同辈人,是一路走来互相搀扶,更需互相尊重,互相理解。

这些年来,陕西画家以沉着的心态、积极务实和进取的态度,始终坚守民族文化之根,坚守自强、自信的信念,形成了当代陕西画坛群星灿烂的局面。展览筹备期间,参展画家之一王炎林同志抱憾离开大家。可以说,了解和研究当代长安画坛这一创作群体的历史文化根源和艺术嬗变轨迹,也是举办这次画展的初衷之一。

记:今年恰逢建党90周年,一直以来,您的领袖题材画深受业界赞誉。

王:从我这个年龄来说,我的创作紧跟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也特别能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20多岁的时候,我创作《创意四化》,后来创作了《知音》。改革开放初期,我创作了《远去的足音》。在建党70周年之际,我创作了14幅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肖像组画。其中包括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等。画领袖题材,在当代中国画中并不多见。在担任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时,我又创作了《人民的重托》,表现了第三代国家领导人的强国之梦。在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创作了《春潮》,画面表现了小平同志在海边思考中国改革大潮。去年,创作了《黄河揽胜》,这幅山水画作品以黄河表现民族精神一往无前。尺幅特别大,宽20米,高10米,可能是中国画创作里尺幅最大的一幅,现陈列在大明宫遗址里。

记:如今在画家身份外又多了“陕西省美协主席”的头衔。名头多出来了的同时,创作时间就会少了,您怎么看个中得失?

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现在要考虑的不是个人的画画问题,而是一群人的画画问题了。长安精神还有一条是奉献精神。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