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当代会变成古代 传统无比强大
徐冰认为,传统,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文物。新文化运动、红色革命、“文革”、改革开放,甚至今天席卷全球的商业文明,其实都是正在左右着当下一切的我们的“传统”。传统是复杂的、泛化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徐冰用自己的创作经历,对上海博物馆的当代艺术阐释提供了佐证,他赖以成名的作品“天书”,就是拆解中国传统书法文字与拉丁字母重新组合的产物。三幅作品的中文解释(从上到下)“共同合作”;“积极的”;“优秀的”。
事后看来,用中央美院副院长徐冰来开启“致伟大的传统”系列讲座是无比恰当的。这不仅是因为徐冰强大的票房号召力,让上海博物馆报告厅满座,还因为徐冰对于“传统”这个话题显然有过长期而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我们常见到的那样,一位名家拿到一个演讲题目之后临时信口开河,靠插科打诨蒙混过关。“传统被激活之后”是徐冰的演讲题目,他从一幅大卫雕塑的素描开始破题。在过去几十年中,在中国所有学习艺术的人,几乎都从这幅素描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无论后来他的作品如何观念、如何当代,这堂来自徐悲鸿和前苏联美术教育模式的素描课,都是无法绕开的。徐冰想要表达的是,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
那么,徐冰从一开始就打破了对于“传统”这个概念的定义。传统,不是博物馆橱窗里的文物。新文化运动、红色革命、“文革”、改革开放,甚至今天席卷全球的商业文明,其实都是正在左右着当下一切的我们的“传统”。传统是复杂的、泛化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徐冰这样的重新定义,显然会受到上博的赞许,应为这为他们邀请一系列当代艺术家举办讲座,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理论依据。徐冰的确和上海博物馆心心相印。徐冰演讲开始之前,上博教育部部长郭青生对听众说,世易时移,当代艺术总会成为古代艺术,对当代艺术的阐释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古代艺术。而徐冰,是用自己的创作经历,对郭青生的说法提供了佐证。需要说明的是,之前他们并未合谋。那么,这或许是一种文化上的共识。
当代艺术家、观念艺术家、国际艺术家,贴着很多标签的徐冰,其实是一个毕业于中央美院版画系的版画家。他展示了自己早期的一张版画作品,那是一张贯彻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的作品,描绘了劳动人民的力量和美。但在徐冰去美国之初,唯恐不观念不当代的阶段,这类作品是他羞于示人的。直到功成名就之后,西方艺术界才有机会知道,版画作为一种“传统”,其实一直在徐冰的创作中发挥着作用。比如他赖以成名的“天书”,是观念的,但也是一种雕版印刷的版画。不知道是艺术历程中的自觉,造就了徐冰借用“传统”进行创作的路径,还是为了这个演讲,徐冰用“传统”这个关键词梳理了自己个人的艺术史。但总之,从最早的素描、版画,到最近正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背后的故事-7”,都能看到传统的痕迹。在“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中,徐冰用光绘画,使用废品等最常见的材料,在毛玻璃上投影中国传统水墨名画,营造东方式的美感。但这样的方式,是无法用来“拷贝”西方写实油画的。这让徐冰发现,写意的中国水墨和西方写实艺术之间,有着何等不同的传统。而他本人在创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又是受到了何等巨大的中国传统的影响。
这一切,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无比强大。由此,徐冰开始了对“地书”的阐释。“地书”是一本不需要知识、跨越国籍身份、超出文化背景就能读懂的书籍。为了证明这一点,徐冰现场为大家解读了一段即将出版的“地书”小说的开篇,大意是某个人要去赶飞机,起床后吻了一下妻子,妻子要睡觉没搭理他之类。这些内容,不需要借助任何文字,而只是在世界各地通行无阻的各种图示的排列组合。这中间揭示了两个问题,首先,这些简易的图示其实正在构成当代的传统。其次,就像徐冰在纽约参加一个叫做“.com之后”的展览时的思考,读图时代并不是新鲜的定义,中国人有着悠久的读图传统。阅读象形文字,也就是读图。因此,在阅读图像的悠久历史中,图像的“程式化”和“概念化”,和思维方式的“成语化”,构成了徐冰解析许多中国文化现象的两把密钥。
与此对应的作品,是“芥子园山水”。《芥子园图谱》是中国水墨的一本工具书,徐冰认为这本书的功能其实就是一本“偏旁部首”的字典。一两个人怎么画,三四个人怎么画,都有成熟的审美范式。所以,他将所有的范式原比例大小凑在了一幅山水长卷中,最后发现,这幅由偏旁部首拼凑出来的解构之物,却意外地建构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美感。“程式化”和“概念化”的图像,“成语化”的思维方式,可能很接近黄仁宇所批评的“没有数目字”的那种不精细。但在很多方面,它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并且,它也是一种传统的结果。这个传统,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讲究对仗、排比的形式之美的启蒙读物那里就已经开启了的。
所以,徐冰谈到了自己回国的选择。中国是一个无数种传统在同一个时间区间内杂糅、撞击和嬗变的国度,艺术家不应该错过这样的时间和这样的地方。而他那件“被国外艺术界和普通老百姓赞扬,却得不到中国当代艺术界认可”的作品“凤凰”,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用这个夜晚徐冰的阐释系统来解读,“凤凰”这件作品中集合了许多的传统。凤凰这个形象的古典符号含义,大兴土木的当代中国打破一切的传统和创造未来的冲动,以及它很美——很美,看起来不那么当代艺术。徐冰认为,这可能就是当代艺术界不认可“凤凰”的原因。因为它看上去已经背叛了中国当代艺术“不美”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