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台湾画家刘国松:将吴冠中介绍到台湾

2011年03月24日 10:30:15  来源:新京报

刘国松 1932年生于安徽,1949年定居台湾。14岁在武昌读初中时开始学画,20岁转习西画。1956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并于同年创立五月画会。1968年成立中国水墨画学会,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迄今。刘国松在中国画的技法、工具和纸张上进行了非常多的创新,他所研究的“拓墨法”独树一帜,并自创了“刘国松纸”。而其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更是在当时的文化界掀起轩然大波。

台湾艺术家刘国松一直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在美术界中,他又与吴冠中并称为现代水墨双杰。昨日,“刘国松创作大展——八十回眸”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观众可以从其150余件代表作中一窥刘国松对中国画的创新,而这也是刘国松迄今最大规模的个人展览。据悉,该展览将于4月3日结束。昨日的开幕式上,刘国松还把其最具代表性的十件作品捐献给中国美术馆收藏。今年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刘国松是台湾现代中国画的探索者。1983年春节,刘国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在大陆的首次个人画展,时隔近30年,刘国松最大规模个人展又走进了中国美术馆。

1981年,刘国松应中国画研究院的邀请,到北京参加该院的成立大会并参展,借此机会结识了李可染、刘海粟、陆俨少、黄胄、程十发、叶浅予、吴冠中等画家。在北京第一场演讲后,吴冠中就上来握着刘国松的手说:“我们的心是相通的”,因为那时大陆的艺术家们也一直为中国画的出路而困惑,在做努力。此后两人便以画结友。此后,刘国松在中国画创新领域出名了,作品被世界级各大博物馆收藏。一家台湾文艺类杂志希望刘国松能撰写一些大陆艺术家的随笔,刘国松一开始便表达要写吴冠中,“结果那杂志希望我写李可染,但我对李可染不熟啊”,刘国松告诉记者,杂志给出的理由是,大家对吴冠中还不了解,他就说:“那我介绍后,你们就知道吴冠中了。”

1983年,中国美术馆为台湾画家刘国松举办了其在大陆的第一个个展,当时展览反响非常大。随后,这个展览又先后在南京、哈尔滨等地进行巡展,当时展出的作品和刘国松的观念影响非常大。对于当时的中国美术界而言,刘国松无疑为国画的革新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吴冠中等画家都对他的观念表达了支持。而他对水墨画的革新观念,也一直影响至谷文达等人。2007年4月26日,故宫曾经举办过一次刘国松的画展,当时的这个展览是故宫首次举办台湾画家的个展。

刘国松在中国画的技法、工具和纸张上进行了非常多的创造,最为独特的就是他自己创立的“刘国松纸”。刘国松为了寻找更适合表现现代水墨题材的纸张,他跑遍了台北的纸厂,甚至还在卫生纸上画过画。据介绍,最终,他找到了一种糊灯笼的棉纸,于是根据这种棉纸创造了“刘国松纸”。所谓“刘国松纸”就是在棉纸上先糊上一层纸筋,然后在上面作画,画后将纸筋撕掉,形成了刘国松所谓的“抽筋剥皮皴”法,此后他的不少作品都是用这种方法创作。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