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艺术市场的板块轮动

刘晓丹/文
2011年03月16日 09:19:44  来源:《顶层》

油画市场的波峰,刚好显现在国画市场的几个波峰之后。

在1995年,除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由“中国嘉德”拍出605万元高价之外,油画市场几乎没有起色(见附表2)。直到1997年,丁绍光《西双版纳》在“中国嘉德”拍至396万元,才带来了一轮暖意。4年后,油画市场全面启动。2001年秋拍,徐悲鸿《风尘三侠》在“HK佳士得”创704万元纪录。又过了5年,油画市场迎来一波火爆行情。2006年春拍,徐悲鸿《愚公移山》在“北京翰海”以3300万元创油画价格新高;同年底,徐悲鸿《奴隶与狮》在“HK佳士得”拍至5604万元,首次超过国画的年度最高价。

与国画市场相同,伴随着油画市场各次价格纪录的打破,也有大批高价拍品涌现,尤以最后一次显着。2006年,除徐悲鸿的两件千万元级油画外,另有陈澄波《淡水》、刘小东《三峡新移民》、张晓刚《天安门》、吴冠中《长江万里图》分别以3623万元、2200万元、1876万元、3795万元成交。第二年春拍,徐悲鸿《放下你的鞭子》在“HK苏富比”以7200万元再创新高,当年,共有27位油画家的63件作品成交价超过1000万元。行情延续到2008年,仍有曾梵志《面具1996NO.6》、刘小东《温床NO.1》、岳敏君《轰轰》的成交价达5000万元以上。

其实,不只在国画和油画两大板块之间发生轮动,在二者内部,还存在着子版块的轮动。

2006年,赵力和董岳在《2005年油画市场的板块化进程》一文中,分析了中国油画市场的板块化现象,并将中国油画市场划分为四大板块。其中,“早期西画家”板块包括林风眠、刘海粟、陈澄波等,以徐悲鸿为代表;“新中国美术经典”板块包括陈衍宁等,以吴冠中为代表;“海外艺术家”板块包括朱德群等,以赵无极为代表;“当代油画”板块包括王广义、方力均、岳敏君等,以张晓刚为代表。观察1993年以来四个油画子板块代表画家的年度最高单价记录,并统计各板块其他画家作品的成交记录,同样可以体会到板块之间的轮动。(见附表2、附图2)

书画市场的板块轮动,是经济学中“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生动体现。

1854年,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在他的《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人类享乐的重要规律。他认为:人类如果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乐,那么该种享乐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为零——这便是“享乐递减定律”。他还认为:人类如果可以自由选择多种享乐、却没有充分的时间,那么为了使享乐总量最大,就必须在充分满足某种享乐之前,部分地满足所有享乐,并使每种享乐在被中断时保持量的相等——这便是“享乐均等定律”。戈森的理论,后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艺术品收藏首先是一种消费行为,所以,戈森的享乐定律可以很好地解释艺术市场板块轮动的一个方面。

不过,艺术品除了可供享乐之外,还具有另一项重要的功能——投资。

武巍巍和龚玉晶在《中国股票市场板块轮动的机理研究》一文中,重点分析了三类投资者。一是理性投资者,他们以基本价值为基础、拥有较多的信息,是板块的启动者。二是噪声交易者,他们缺乏投资知识、从众心强,惯于“买涨卖跌”,是板块轮动的响应者。三是理性投机者,他们拥有较多的信息,紧跟理性投资者买入,在诱导噪声交易者跟进后抛盘获利,是板块轮动的主要推动力。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买家,既有真正的藏家,也有从金融市场转战而来的跟风者和炒作者,他们与股票市场的理性投资者、噪声交易者、理性投机者相对应。他们在艺术市场板块轮动中的得失,也与股票市场中的三者大致相同。

在艺术市场轮动和股票市场轮动中获益的唯一不同,是前者需要更多的阅历和耐力。

 

(责任编辑:熊蕾)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