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曙光:试论当代中国画收藏的个性化
一个画展的背后
2006年4月,南方某沿海城市出现了一幕喜剧色彩的“小品”;随着“小品”的戏剧性变化,不得不让人们对中国画的投资与收藏有个重新的认识——即收藏中国画的个性走向。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应南方某沿海城市政府文化部门、企业之邀,来自两省一市的老中青三位画家,在当地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三人行画展”。其中,老画家为中国美协会员、省美协副秘书长;另两位中青年画家(以下简称:两位中青年)均为省美协会员。画展的第五天,当地的投资者与藏家开始瞄向了画展的不少佳作,目的想投资、收购一批各自喜欢的画。
出乎意料的是,那位在全国美术界有些名望的老者,其画面章法平平、逸笔草草,内容与全国不少作者的画有雷同之病,价位也较高,仅售一幅便无人问津,据说还是优惠处理的。而两位中青年的作品,创作认真投入、画面灵动可爱,并有各自的特色,作品颇受当地投资者与藏家的青睐;由于两位中青年均是省级美协会员,头衔、级别较低。当地投资者与藏家要求两位中青年以较低的优惠价出售,他俩本旨在交流、无出售之意,遂婉言谢绝。
当画展临近结束时,当地投资者与藏家们又涌向两位中青年,经过双方沟通,最后以较理想的合理价位将多幅作品买断。老画家见此情景,面带慈善微笑祝贺两位中青年名利双丰收,并教导他们日后要继续学习、认真探索,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投入创作。而私下又与几位当地的投资者与藏家介绍两位中青年的现状:一是他俩目前为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级别较低;二是两位中青年的作品虽有特色,但在全国影响不大,升值空间较小;三是他俩每幅画够不上这个价位。此时,由于几位投资者与藏家不仅具备些鉴赏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还暗中请了与两位中青年素不相识的鉴定、评估专家,凭着良好的心态和收藏素质,毅然果断地买断了大部分佳作。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当两位中青年得知了令他俩尊敬的老画家私下所言后,“三人行画展”虽然成功,但却不欢而散。其实,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全国各地中国画收藏圈里早有耳闻了。
以上这些,说明了近几年随着股票与房地产两大“泡沫”经济升温之后,随之涌现出第三大投资产业热点——艺术品收藏热。而当代中国画收藏市场,正以螺旋式的风速席卷全国各地,成为今日投资热点的“黄金时期”。
小心投资陷阱
当今的中国画市场,有个不容忽视的投资陷阱,这个陷阱正逐渐悄悄地张开黑黑的大口,并遍布全国各地等待着许多大小投资者“大兵”的到来,而对心明眼亮、具有个性与鉴赏判断能力的投资者与藏家威胁不大,他们只是在陷阱边玩玩便转了过去,去搜猎主要收藏、投资目标。而对于没有个性,甚至也具备了一些鉴赏能力的投资者,由于被市场、专业媒体、拍卖机构的虚假炒作所迷惑,一时间“心动不如行动”,一个个掉入陷阱里,成了中国画收藏市场投资的牺牲品;即使这样,投资者们仍一批批地“前仆后继”。可见中国画收藏市场也充满着无硝烟的“残酷经济战争”。
从上述看“三人行画展”到直击市场销售,即可悟出一些道理,对于有鉴赏能力和具备收藏个性的投资者与藏家,他们在玩字画时,本身对画家的作品走向及水平优劣有种知觉的分辨力,加之暗请鉴定、评估专家综合分析、判断,对两位中青年作品进行了客观、实在的评估。再果断地投资与收藏之。这就是他们对中国画投资与收藏的聪明之处。
在市场的运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画家;大致可分为“江湖型”、“学院型”、“学者型”、“大家型”、“大师型”等种类。前二者较多、后者较少或极少。这五大类的画家可大致解释如下:第一,江湖型画家,这类画家多为不懂艺术规律,从章法、笔墨到立意,均是以个人好恶而论定;一般画面突兀而生硬,习气异常、不合画理,有不少全凭市场的流行跟风。第二,学院型画家,一般多为懂艺术规律,从章法、笔墨到立意均为传承,创作有根有据、按部就班,但缺少变化,多为机械而程式化,或者又是中西合璧化的技术、技巧表象;作品往往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并有些习气,他们的画面多数以较高的造型技术、技巧取胜;常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许多大展上入选、获奖。第三,学者型画家,他们对艺术规律有着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在创作上有甄别、有见解、有自己对美的想法,作品多为抒情达意、自然而然,毫无习气之嫌;画面追求创意,不为俗气所左右。第四,大家型画家,多为有较高的文学涵养、艺术素质;在社会生活里,深刻洞悉人性、社会与艺术的联系,创造意识强烈画面分明,借以发挥、张扬自我个性,对后学者——青年一代产生一定影响。第五,大师型画家,多为超越技术、技巧的窠臼,作品往往从传统里走出后,开宗立派,借创作阐述自己的艺术理念、人生哲学、自然气象、社会发展等;最重的是人品与画品的合一,作品多以自身的审美心灵用以改造社会、对后学者与青年一代产生较大或很大的影响。
以上之分,多为立足于画家本身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深浅。这就是常说的画外之功,它是画家由“工”到“功”的转化过程,从而进化出超凡脱俗之美。
勿以头衔论英雄
中国画艺术是一种个人世界观与现实社会的反映。无论人物、花鸟、山水,始终要和现实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因此,每个画家在创作中,他们立意、题材所要面对的是现实社会与生活,有的抒情现实之美、有的怀古寄情感叹等等。
正因为这样,传统与现代既对立、又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中国画人文艺术的体现。而这些根本不是以毕业院校、师承关系、社会地位为基础,而是与思想融入到创造性有关,最终考量的是见识与眼界、学识与素质,但学识与素质和学院、师承、地位等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
在中国画中、小收藏市场里,时常遇见的“江湖型”和“学院型”画家,有时真使不少藏家难以分辨。所以收藏、投资“学者型”以上级的画家作品,可以被纳入收藏视野与投资目标。
近几年,许多全国性中国画展,多数为中国美协与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业联办;可以说与全国同类画展中,属于较高层次的活动,每年都能涌现出一些“获奖明星”。
对于“获奖明星”的作品,确实好的可作为收藏个案,而有一些尽量避之,不能盲目追捧。因为在获奖作品中,有一部分属于地方政府文化官员指定、赞助企业硬性要求、师生关系、哥们交情等等错综复杂的方方面面;还有些获奖作品是评人、不评画弄出来的,还有的是属于友情操作评选。从一些获奖作品中可看出:画面质量过关、艺术美感没有。这些作品优秀与平庸基本上一目了然,有的甚至连入选、落选作品也达不到。当这些获奖作品一旦进入市场,可就要动真格的了。但也有一些文化官员或美术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利和名望影响之交易,将一些作品强制性地向各大、中、小型企业摊派的也不在少数。这批画一经流入中、小市场,吃亏的肯定是盲目投资者与藏家。
关于画家是否是中国美协会员身份,对于目前不少中、小画廊及藏家、爱好者来说相当看重。据调研,中国美协会员多数为三次入选全国展览或在全国性展览三次获奖,才能符合入会条件。
因此,在许多藏家眼里是属于“国家级会员画家”,作品无论好、坏都是有层次画家的大作。但要清醒地认识到,展览入选、获奖与入会的玄机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中、小收藏市场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画子我很喜欢,有特点;这画是中国美协会员画的吗?”有这种投资、收藏心态在里面,将又会是一个风险之源。对于有个性的投资者与藏家来说,头衔、级别等等只是参考而已,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已不是投资与收藏的唯一标准了。
如今有不少企业家对中国画的投资与收藏有了新的选择方向,他们中有不少对于级别、头衔、职务等真实里的假象有所认识。他们首先将作品的艺术性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考量画家的人品与近十年的真实成就,加以判断、研究;对于院校、地位、师承或拍卖行的虚假名次不再感兴趣,而是更加务实地对画家的作品风格,以后的影响进行实在、客观的评判后,结合作品对现在市场、以后市场的认可及程度与合理价位,着手投资与收藏。“你是中国美协会员吗?”这一句,将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历史。最后祝愿中国画投资者与藏家:“快乐收藏、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