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发展不需引导监管
——“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比较滑稽
偶然得知并看到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的消息及主要议题,我感到比较滑稽。相关报道称:“此次会议紧密结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集中讨论了美术领域应该如何从宏观战略、制度、措施中有所建树,营造出一个更为良性的美术生态环境。各位与会专家着重探讨了如下四个问题:一、如何认识中国美术的文化内质并在今天重建它的文化身份;二、如何建构一个出大师、出精品、出力作的美术生态环境;三、如何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与传播渠道;四、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拓展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渠道。”
也许主办者想表达的整体意思自己清楚,但具体表达出来变“味”了!?我主观猜测座谈会的“主旨”可能是这样:怎样为当代的艺术从业者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以便使他们创作出一部分好的作品——或者反映时代的巨变和不同物体(包括人)的“风采”,或者反映创作个体内心对宇宙人生体悟的真情实感。两者兼而有之更好!中国的某些文化人喜欢将文化弄的“玄妙”(多采取拔高的方式,很少出现贬低的。)以此来显示自身的有文化。我有时候认真地想,也许所谓的文化人并非一定真的有文化!!只不过鬼使神差、音差阳错的结果使得通常的芦荟成为了美其名曰的龙舌兰。对于各位与会专家着重探讨的四个问题,我觉得只有第二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但对于“如何建构一个出大师的美术生态环境”一事仍需严重商榷。大师不可求,其实在是世间的稀缺资源。生存环境(生态环境一词比较生态)再好,与大师出不出的关系不大。我们能做到的是对某些名家的“生态环境”给提供(建构一词很宏大)更好的生存环境。这样,或许我们能在名家中挖掘出大师来——历史比你我伟大,光阴比你我客观。某某是否归于大师还是交于历史和光阴吧!至于一、三两个问题虽然里面的“漏洞与歧异”仍然很多,但谈谈也未尝不可。比如,在今天重建中国美术的文化身份。在中国喜欢讲什么身份,只要有了身份就一切好说。没有文化的人有文化身份的当不在少数!究竟什么是中国美术的文化身份?再比如,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话语权的确需要分析的细一些,国家、组织、个体等都存在话语权——这里边受许多因素的制约。但对于美术而言,它要想有话语权只能靠作品本身。不可否认,美术(艺术)作为宇宙间的万物之“一”也存在价值与价格发生偏离的现象。话说回来,垃圾终归是垃圾——价格再高也是垃圾!艺术品终归是艺术品——在齐白石作品的价格与毕加索作品相差N多倍的时候,后者依然对前者的作品表现出莫大的钦佩!美术是人类通过自己的主观与宇宙存在的客观发生碰撞而产生出来的“造型”,对美术的优劣绝不是通过话语权来实现的。美没有精确的标准,但大致的一二三始终存在的!说什么如何建构中国美术在世界美术格局中的话语权实在是自欺欺人的自我麻醉而已!不是呓语又能是什么??
如果说前三个问题还或多或少存在“座谈”的零星必要,我认为第四个问题则完全没必要郑重其事的“座谈”了。“如何在多元化社会中拓展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渠道”这样的表述在语法上讲说得过去,但在表意上似乎遵循了“悖论”原则。“多元化社会”“政府职能部门”“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当这些词语组合起来时,我不得不惊叹于某些国人的伟大“建构”了!政府对于出现的经济现象进行调空,对于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化解,这是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艺术进行引导就已经很可怕,在此基础上再监管就可怕的无以复加了。我们承认,艺术离不开政治、经济等诸多的影响与制约。我们同样要明白,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家发自内心那无法扼制的创作才是!这些伟大的艺术品里面也包括了某些特定时代的题材创作——在某些特定时代的伟大的艺术品里面一样承载着艺术家在当时对宇宙间“真善美”的最大限度去除了“虚伪”的“淳朴”感受。是因为政府职能部门对艺术发展进行引导监管的结果吗?不可能!怎么可能!!
九天居士认为,艺术发展不需引导监管。最起码,一个国家要想出现大师一定不需要引导监管。整体而言,“全国美术发展专家座谈会”比较滑稽,这是我在比较浅薄的认识下所得出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上述的文字会得罪不少的人——但我仍然坚持我的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