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乔纳森眼中的艺术节

2010年11月29日 09:42:55  来源:人民日报

艺术节是什么?有人说是旅游经济,有人说是文艺演出的拼盘,但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乔纳森眼中,艺术节是各种思想碰撞交汇之处,是推动人们用开放创新理念面对未来的一块“飞地”。

北京,丽晶饭店,初冬的阳光洒进会议室,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乔纳森·米尔斯站在窗前,正从公关经理苏西·伯奈特手中接过3幅中国年画。5秒钟后,乔纳森拿起画有器宇轩昂的门神的那一张,“我不得不选择这张,然后将它贴在我办公室门上我知道,你们就是这么看我的!”说完,他大笑起来。对于熟知北京哪家餐馆安静美味,哪家酒吧能坐望紫禁城的乔纳森来说,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中国。

乔纳森此番中国之旅,是专为明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主题宣传而来。2011年的艺术节,将是乔纳森上任4年来推动艺术节国际化的高峰:艺术节将以“到遥远的西方去”为主题,这是爱丁堡艺术节64年来首次聚焦亚洲艺术,届时将有80%的作品来自亚洲,其余20%是受亚洲文化启发而成就的西方作品。“过去西方人常常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从自己出发看东方,于是常说‘到遥远的东方去’,现在我们应该将这个说法换成‘到遥远的西方去’世界的中心已经发生改变,亚洲在国际版图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乔纳森说。

显然,他期望中国艺术表演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上大放光彩。“有两台中国节目参加2011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中央芭蕾舞团的《牡丹亭》和上海京剧院的《哈姆雷特》。京剧《哈姆雷特》将让很多人看到,歌剧并不是德国、意大利独有的艺术,京剧就是中国的歌剧,而且历史悠久,自成一派。”对于介绍东方艺术给世界观众,乔纳森秉持“演进”说,即循序渐进,“未来我们将与更多中国艺术家合作,语言类戏剧作品将逐渐引入到艺术节。不过目前更适合引进舞蹈和京剧,因为这两种艺术更容易被各国观众理解和接受。”

乔纳森是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青年音乐家,自2007年开始接替布莱恩·麦克麦斯特爵士担任世界闻名的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这一职务“权限”和要求都不少:每年艺术节的方向和内容,均由总监一人决定;能够领导26人组成的团队,统筹协调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个节目;面对每月上千份自荐材料和在世界各地与艺术家交流,既需要总监有开阔的思路、挑剔的眼光,又需要“拍案下注”的勇气;面对艺术节60多年的辉煌,总监既要继承宝贵遗产,又要坚定地将艺术节推向新的高峰。

那么,告别了布莱恩时代的总监乔纳森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我不是政治家或者经理人,我就是人们所说的那种难以捉摸、胆子大、容易惹麻烦的艺术家。”柔软的卷发,圆圆的玳瑁眼镜,孩子气的笑容,具有讽刺精神的顽童……这是乔纳森给人的直观印象。

在乔纳森看来,这个时代太过钟情“管理”、“工程”这些可以用标准来衡量的智慧,而这个世界本身需要的是对“智慧”一词更为开放的理解,需要人们多样性的才能和认识。而艺术正是具有打破惯性和偏见,从而拥有新思维、新眼光的能量。因此,当很多人将艺术节看作是一单“大生意”时,乔纳森看到的是艺术节能够推动人们解放思维,推动更多人像艺术创作一样设计未来,而不仅仅是“规划和管理”未来。

通过艺术节,乔纳森要破除多年来的地域和文化中心主义。他通过将每届艺术节主题化,推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远离以欧洲为中心的惯性,从而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实现真正的国际性,不能像革命一样迅捷,而是像演进一样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明年的主题,正是这一进程的体现。

通过艺术节,乔纳森还要破除人们“被动接受”艺术、习惯对艺术进行“分类”的传统观念。“每届艺术节都不是各个节目的总和,而是有着共同主题的有机整体,彼此阐释,彼此生发新的意义。”乔纳森说。他选择的作品,几乎都需要观众的积极参与,即邀请观众开动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与台上的艺术家共同完成对主题的诠释。

乔纳森对艺术节的认识,既离不开他的开拓果敢,更离不开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的精神传统。乔纳森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确实给爱丁堡、苏格兰带去了发达的旅游经济,但是,这个艺术节并不是从旅游开始的。它始于一个最艰难的年份二战刚结束的1947年,却有一个最好的理由让艺术缝合被战争撕裂的欧洲,让艺术赋予人们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乔纳森“接手”艺术节的时代,不仅同样需要这份期待,而且更需要用跨文化交流推动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在思想的碰撞中培育创造力,这正是艺术节的核心价值所在。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