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王薇:不买“为卖而作”的艺术品

2010年11月23日 14:03:15  来源:《美术报》

王薇说她已经不止一次发现一些艺术家出于经济原因,重画当年成名作品的现象。对于这类作品的收藏她会非常审慎,尤其关注创作年代。

王薇说:“我收藏的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求精不求多,看准了的东西,会不惜代价,但艺术家未经用心表达的作品,即使再便宜我也不会买。”

王薇说她已经不止一次发现一些艺术家出于经济原因,重画当年成名作品的现象。对于这类作品的收藏她会非常审慎,尤其关注创作年代。基本上,艺术家后期出于经济动力而重画的作品,无论如何与当年充满激情的作品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真”,没有真情的作品,还有什么意义那时期的艺术家、那时期的创作、那时期的悲欢离合,起起落落,是深人骨髓的,是模仿不来的。所以,对于一些艺术家在市场活跃后出于经济目的而创作的艺术作品她基本不作考虑。像陈逸飞的作品,她前后买了9幅,如《长笛手》、《踱步》等等,多是陈逸飞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作品。

坚持就是胜利

在谈到收藏中的遗憾时,王薇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为了捧朋友的场,卖掉罗中立的一张油画,虽然比买进时涨了一百多万元,她依然觉得很心疼;二是在2005年嘉德的秋拍中,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拍到1000万元时,她稍一迟疑,就被欧洲的老收藏家希克以1012万元买走了,这件事让她至今都追悔莫及。正是因为这些遗憾,更坚定了她今后的不惜代价。也许很累,但很值得。像2009年看到沈嘉蔚的《我为伟大祖国站岗》后“一见钟情”,“这是我们当年多么熟悉、多么亲切的一件作品,我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买到了这件作品,一度激动得掉泪。”

现在在拍卖会上只要看到王薇举牌,就有人会一窝蜂涌上来,这样拍品的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对此,王薇不以为然,王薇认为他们“缺乏坚持”。值得庆幸的是,因为王薇策划得比较早,目前收藏的几个专题的重要作品在9年间大部分被她不动声色地归人囊中。“坚持就是胜利”正是她成功的基础。现阶段她主要从事展品的补缺,除非特别重要的作品,一般的作品不会再考虑了。

不奢望美术馆能赚钱

王薇当然考虑过私立美术馆未来可能产生的经济压力。为此她花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不仅拜访了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还和一些专家们去国外的公、私立美术馆进行考察、取经。

王薇说:说实在的,我短期内并不奢望美术馆能够赚钱,能够做到少亏甚至不亏就算成功了。她胸有成竹:首先美术馆要做好,力争展示一些高品质的艺术品众;第二,开发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如高档工艺品、艺术家设计的服装、装饰品,甚至是艺术家的版画等,通过衍生产品的销售来补充开支;第三,招商引资,如引进咖啡馆、饭店、书店等,收取租金;第四,节假日和寒暑假办儿童美术兴趣班;第五,美术馆在人员聘用上,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除了骨干核心管理层外,主要以外聘为主,尽量降低人员成本。当然,以后美术馆如果做大、做好了,也许会吸引到一些企业的赞助。

“龙馆”是我的又一个孩子

王薇说:“我从小就喜欢画画,虽然小时候没有专门学习过美术,家人也没有从事这行,但我对艺术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而且通过艺术品收藏,我不仅得到了很多乐趣,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结交到很多好朋友。它们(艺术品)带给我的很多很多,我也不能辜负它们。美术馆开馆后,我打算陆续出画册、办展览、请专家和学者举办研讨会、撰写论文、对藏品进行研究。另外,我还会配合展览和藏品,办定期发行的专业期刊。总之,我会把美术馆当成我未来的事业,当成我的又一个孩子,去精心呵护它,和它一起成长。”

(责任编辑:熊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