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齐白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展览于2010年10月15日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纪念中央美术学院命名六十周年,北京市文物公司成立五十周年的系列活动的重要呈现。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成就最大、影响最广、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家,同时,齐白石所获得的“人民艺术家”至高荣誉, 齐白石的艺术极具的“人民性”的特点。
真正的艺术必然要体现人民性。什么是符合人民大众的艺术?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说:“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齐白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展览的学术指导余丁教授解释人民性时谈到,从这个展览中,展示了齐白石的艺术从群众中来,农民出身的齐白石其艺术的人民性,不仅仅讲的是出身,同时,其作品也是从群众中来。如何体现到群众中去呢? 艺术回到群众中去,这不是迎合大众口味,而是通过大师作品来提升群众对于艺术的品味,升华人民群众的真正生活。
本次展览不同于以往单纯按照编年史顺序或题材分类的展览理念,意在通过社会学的考察方式,突出齐白石人格及其艺术中所具有的“人民性”特点。按照“人民性”的四个渐进层次,以四个不同的主题:“人民一员——自然天性质朴从艺”;“独立画家——个体精神 智慧营生”;“世界公民——艺为天下 国际扬名”;“人民艺术家——群众中来 群众中去”作为展览基本架构。
从四个渐进的阶段我们看到了齐白石如何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道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徐冰教授认为,齐白石的意义和价值被中国版的“商业化”做了最大化的发挥。徐冰教授在《齐白石的艺术:工匠之思与民间智慧》一文中如此评价齐白石艺术的“波普”性,把齐白石的艺术与“波普”相提并论会有些别扭,但即使将普遍认为的齐白石艺术中“人民性”、“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等概念全用上,还是不足以说明其艺术与社会之关系的特别之处。白石老人通过他眼睛所选取和用他的艺术为蹉跎年代的中国人保留着一份美好、纯真、有情趣的生活。在中国人内心情感中,到什么时候它们都是不可缺失的。
本次展览展出作品103件,集中了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和北京市文物公司所藏齐白石精品、信札以及部分珍贵的文献史料和影像资料。这103件作品是经过四位老先生郎绍君、薛永年、张立辰和靳之林在真伪和艺术性方面进行甄选,四位施行了“一票否决权”,稍有些怀疑的作品都被排除在展览之外。如此仔细认真的态度,为了展览让观众、收藏家们能更多的看到“齐白石的标准作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在前言中写到:齐白石对于现代中国画发展史的意义在于:他一方面深入学习传统笔墨,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代大家,将中国画传统的精华传承下来,并吸取了古代先贤的文人画趣味和近世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意味;一方面又锐意开创,衰年变法,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见长,兼及人物、山水,形成了质朴清新、酣畅精妙的个人风貌。此展览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精品系列展”项目的延伸最大程度的发挥藏品的学术价值和实现公众艺术教育的社会使命。我们相信,只有学院与社会更加深入的接触与互动,学院才能更加广泛、更为有效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
据悉,《齐白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书将与展览同时亮相。本次展览从10月1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至2010年11月12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