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贾廷峰:有救吗?可怜的中国画廊

拿什么拯救你,可怜的中国画廊?

贾廷峰/文
2010年09月21日 12:04:5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拍卖行最大程度的追求利益本无可厚非,因为他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其经营模式。在中国,艺术行业有太多的漏洞可钻。《拍卖法》中的“拍卖行对所拍拍品概不保真”的条款原是因国内技术对年代久远或稀缺的某些艺术品难以鉴别,迫于无奈才出台的。但是现在国内很多拍卖行都抓着这个漏洞大肆知假卖假,藏家的眼力不够就得花大价钱交学费。还有艺术家和拍卖行沆瀣一气,恶意炒作,将拍品标价数倍高于市场价,然后再交付拍卖行佣金后,自己竞买回来,借此以抬高身价。拍卖行也乐得其所,既有钱挣,又能保证拍卖成交率。拍卖行对这种恶意炒作行为的放行无疑是对收藏家的不负责任,是对藏家的误导。画廊将一位艺术家从默默无名培养到颇有名气,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正待收获时,却被拍卖行顺手摘走了果实,这也造成了画廊盈利困难的局面。

收藏家是整个艺术品交易活动中的终端消费者,不论是艺术家还是画廊抑或拍卖行,收藏家的购买是检验其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尺。谁手中掌握了藏家资源,谁就能在艺术行业中如鱼得水。收藏家处在艺术产业链的终端地位决定了大多数人都要投其所好。在一片阿谀奉承声中,藏家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稍有疏忽就极可能落入陷阱。太多的赝品流通入市,致使藏家从不轻易出手。而一些冒牌藏家(俗称“倒爷”)就此大行其道,他们彼此之间频繁联络,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销售网。他们不需要像画廊一样付出场地租金、员工工资、交易税金等,所以能以低价倒卖作品,有很多画家为了图来钱快,都愿意选择这种交易方式。殊不知这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极易扰乱市场价格,严重地压缩了画家本人的艺术价值成长空间,对画廊而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对画廊的经营会造成极大的冲击。在国内画廊界,真正默默勤恳做事的人是异常孤独的。

画廊

作为一个私营画廊的老板,要想成功运营并获得盈利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画廊较许多其他行业而言,具有很多先天性弱势。前期投入大,收益周期长是所有私营画廊老板为之担忧的事情,798很多画廊都是因为资金不足,在耗费巨额的场地租金、宣传费用等开支后,没能等到盈利的到来便扛不住了,只能心怀不甘草草关门。抛开那些专收取场地费给艺术家办展的门店(因为它们还不能算是画廊)之外,画廊其实是个长线投资行当,因为从发掘艺术家开始,到艺术家进入市场并使其作品价格不断上升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这个周期与艺术家有关,也与画廊的运营能力有关,短为三五年,多则七八年。试问798有几家私营画廊的老板能单凭个人财力熬过这个周期?所以资金的不足是大多画廊的致命伤。聪明点的画廊会为自己找一个比较强劲的投资人或机构作后台支撑,虽然这样会丧失大部分的自主权,好的是不必为金钱而过多烦劳。或者画廊老板还有其他产业,能靠其他产业的盈利支撑度过这个周期,否则只能自生自灭。

私营画廊的局限性还体现在规模小,各类硬件设施不够完备,藏家资源过于狭窄和短缺等方面。恰恰这些方面都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尤其体现在藏家资源方面)。一旦画廊的发展无法跟上旗下艺术家的成长速度,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艺术家必将淘汰画廊。

画廊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也是导致画廊经营不善的重要原因,一个好的团队需要精细的分工,展务、宣传、市场、接待、后勤缺一不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敏锐准确的判断力是画廊老板或艺术总监必须具备的个人能力,他们必须有很高的学术修养,对艺术家的未来发展能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因为一旦在艺术家和作品的挑选上出现大的失误,那么随后一系列运营措施的实行将会变成一场大伤元气、徒劳无功的惨剧。

木已成舟,外界带给画廊业的种种创伤难以抚平,我们无法也无力去改变这既定事实,那么修缮自我便成了画廊业的唯一出路。如何做到画廊业的自我修缮,我有以下几方面建议:

1. 加强画廊队伍的自身建设,且不谈场地的扩充、设备的精良,画廊工作人员(不论是老板还是员工)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必须加强,专业素养的具备是画廊是否能成为培养优秀艺术家的最关键因素,也是画廊能否越走越远的关键所在。能够有把握的判断艺术家的潜质总比经熟人介绍或是泛泛去找来得有效和轻松,从挑选艺术家到举办展览到宣传推广到作品交易,所有环节无一不与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挂钩,画廊整体能力的提供将会大大缩减收益周期的长度,这也是对画廊资金不足所造成缺失的重要弥补。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