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需要文化的打磨
对于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如何发展,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概论》(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西沐着)成稿后,其实,还是有不少问题在一直困扰着我们,需要我们深入而又系统地思考与研究,其中,艺术品资本,特别是艺术资本文化性的表现与形成就是一个重要问题。艺术资本的形成,辩论地看,一方面是资本的文化取向及其价值立场的形成,另一方面是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其资本取向及价值运作也在产业化过程中逐步成熟。事实上,这是一个双向打磨的过程:即文化需要资本的打磨,同时资本也需要文化的打磨。对于前一个进程,我们的研究及其实践已经很充分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用“过火”来表示。但在这里,我们更多地是来关注资本的文化打磨的问题。
虽说,资本与文化都是现代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但在具体的社会生态中,两者却有着不同的呈现状态与运作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文化产业不断兴起,以及艺术品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资本与艺术、文化的对接及碰撞,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这是我们研究这个问题的背景与前提。从艺术资本的提出到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兴起与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现代经济制度深入到社会进化的机体,另一方面,更得益于人们对文化精神的关注与文化自觉时代的到来。虽然这种发展的状况有其复杂而又深刻的经济与社会根源,但一个时代如果能够实现以资本的力量去参与社会与文化价值的构建,以资本的力量去拥抱精神,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只不过,资本的逐利性与扩张性,更多地需要文化的打磨与蕴养。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资本的特性会驱动其成为脱缰的野马,不可把控,那么,文化体系系统的惯性则会在价值观的牵引下,成为驯化野马的一根缰绳。在当代社会中,也许配有缰绳的骏马才会走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伙伴。同样的道理,经过文化打磨的资本,才会成为艺术资本,成为艺术品资本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由艺术资本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在本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艺术资本区别于其它形式资本的重要特征,除了其通性外,更为重要的是,艺术资本是一种复杂的构成状态的价值,是在精神消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运动,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价值的存在状态,是精神资源与创新能力的支配与推进,是一种文化意识能力的话语支配权力,是艺术生产可以呈现出世界性的场所与平台。理论通常将市场化进程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产品的市场化,即所有产品的供求双方都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交易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这是人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市场化。二是资金、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的市场化。要素市场化与产品市场化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价格决定实际上取决于要素投入所能带来的收益,而不在于它们自身的再生产费用。这里的市场化已经演变为了资本化。三是资本权益的市场化。例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权的分割上市以及资本使用权的市场化等。显然,我国的改革进程正处于向第二、第三层次深化的阶段。可以说,要素市场发育与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市场化进程的主攻方向之一。其实,中国艺术品市场化的过程,何尝不是沿着这一方向进化,艺术资本的出现与发展,更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我们应该更为主动的坦然面对。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对资本的打磨,其核心意义是资本已参与到艺术品价值构建的过程之中,也就是艺术品的价值构成有了更多的维度,而资本的取向会强化艺术品价值的某一维度或某一类维度在价值构成过程中权重与地位。所以我们讲,中国艺术品价值构成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以简单化的方法与实践,都是无法解决好这一问题的。特别是在资本时代,如何更好地认识并评估资本在艺术品价值构成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要讲资本参与艺术品市场的架构机制问题,从《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概论》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五个路径:一是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其在一定的时空内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利益的最大化,资本的内在机制要求资本深入参与到并影响艺术品价值的构建过程中;二是市场机制,资本的收益要在市场过程中才能得到实现,而艺术品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相应的市场运作。在市场这个交集上,资本找到了参与价值构建的最佳场所;三是艺术品成为一种价值载体,并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艺术品的资本特性要求资本介入艺术品价值的构建中,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四是投资文化的形成与普及,使投资本身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投资的文化性使资本直接地与文化价值系统有了深入而又系统地互动;五是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使资本在一个更为宽泛的层面找到了参与艺术品价值与价值构建的重要途径,教育及实践的示范是资本不断拓展其价值理念的重要形式,同时,资本条件下的环境,也为资本的价值理念的输送提供了便利与可能。所有这些,都为资本参与艺术品价值构建提供了土壤与接口,也正是这样,资本对艺术品价值的构建才成为可能。
文化对资本的打磨还表现在对艺术品价值构建的导向上,这主要表现在这种导向对资本价值取向的影响上,也就是说,只有当资本的价值取向与文化价值取向及艺术的价值取向相一致时,艺术品价值的构建才会更有秩序、更有效率,同时,价值构建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反之,冲抵与混乱,使价值构建工作发生严重的扭曲。当然这种取向的一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大系统的使然。因此说,实现文化对资本的打磨,靠得不仅仅是可以看得见的手,在更多的时候,可能还需要有更多看不见的手的努力,我们努力而又认真地进行相关的研究,也算是为这种打磨提供一些认识与方法,算是一种贡献。
在艺术品资本市场中,资本之所以需要文化的打磨,是因为艺术资本虽然是一种资本,但却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性的特殊形态的资本,它不仅仅有商业价值,更多的时候,还具有多种价值形态。多元化、多层次,甚或是多极化的价值结构及生态存在,决定了艺术资本价值的目标具有多元化与多重性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不可能用单一的价格或市场化的尺度去衡量,必然用一种文化与生态的观念去观照,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地认识与把控艺术资本的要义,从而使其实践坠入功利化与过度商业化的泥潭之中。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资本市场中所呈现出的乱局,印证了我们的这一担心与判断。这也正是我们提出,要用文化打磨资本所应有的积极意义。在文化产业及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深刻地体验到,没有资本是万万不能的,但有一点也很清楚,仅有资本也是行不通的。用文化打磨资本不是一个理念,而且需要相应的机制与平台。而这一机制与平台的建设又要在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推行并展开,而不是依赖于泛意识形态及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总的来说,机制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及文化艺术管理机制。文化艺术管理机制又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管理体制;二是相关政策与法规。在机制这一层面上更多地是利用相关资源进行有效地调整、调控与导向,从而有效地整合不同层面与团块间的关联与取向的问题。平台主要是指资本发育与发展的资本平台,产业发育与发展的产业资源整合的平台;研究平台主要是认知与价值取向的呈现与整合的平台,只有在认识上取得了突破,才能在实践中取得主动权。这种文化打磨机制的整合与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协同过程,更需要实践的示范。当然,国家文化战略的不断确立与纵深发展,无疑会推动这种打磨机制的形成,并且会在一个并不遥远的将来,呈现出由于这种打磨而带来的效应。
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至于许多人从观念上难以接受这个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这个问题并试图将其系统化、学科化,其中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状况与态势,又不能无视艺术品资本现象的存在与发育,理论的超前性是理性精神的一种重要表现,这也是我们迎难而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会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前行,并进入一个新的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