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女书和女书习俗
女书和女书习俗
要说女书,一定要先了解女书习俗。
女书习俗就是指主要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的妇女中传承,并以妇女所专用的一种特殊表音文字体系为内核的社会文化现象。其中的女字通称为女书,女书、女歌、女红及其传承的民俗便构成丰富而立体的女书习俗。
女书始于何时至今还是个谜。女书的发源地在哪?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女书曾默默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及其近邻一带的妇女中流传,但随着历史变迁,女性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女书濒临消失。
直到1982年,武汉大学的宫哲兵教授在上江圩镇发现女书后,女书才进入公众视线,其保护与传承才引起社会各界重视。2002年4月,女书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5年10月,女书以“全世界最具性别特征文字”被收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2006年6月,女书习俗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名录。
胡欣,一个简单且普通的名字。当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这两个字,选项中便会出现从事各种行业的“胡欣”。而当你在其后面加上“女书”二字,那么这时出现的“胡欣”必定是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其作品——百米女书长卷的新一代女书传人胡欣。
7月23日至27日,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期间,年仅22岁的胡欣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传习区向世界各国游客展示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女性文字——江永女书作品,并在现场书写女书,让游客近距离接触那神秘的文字。
初衷仅仅是满足好奇感
胡欣是个生活在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圩镇普美村的农家女孩。虽然她是一名农家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人生轨迹较其父母有着千差万别。胡欣的父母均不识字,但她却是个中专毕业生;她的父母以务农为生,但她却在当地的女书生态博物馆当讲解员……
被问到为何会学习女书,胡欣笑答,最初只是因为好奇。2000年,普美村办了个女书学习班,召集了当地的一些农家妇女在闲暇时学习女书,胡欣的母亲就是其中一名学员。当时,年仅12岁的胡欣在家中看到妈妈练习女书,便对女书产生强烈的好奇感。而后,在其母亲的教导下,她学会了一些女书。
后来,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以及离开家乡前往外地求学,胡欣的女书学习道路一度中断。直到2007年,中专毕业的她回到家乡,并在村里的江永女书生态博物馆工作。此时,她的女书追寻之路才正式开始。
刚进博物馆时,胡欣只是一名售票员,但由于工作环境的缘故,她有了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女书。其间,她更全面地了解了女书文化,也掌握了更多女书书写知识。当时,她还开始书写女书作品。或许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胡欣成为博物馆里的女书讲解员,这也促使她在女书道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难点是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
接触女书十余年就能成为江永女书的代表人物,并参加上海世博会湖南活动周的展示,胡欣的努力是多数人所不知道的。
胡欣认为,将汉字的普通话发音转换成当地方言,即永明土话是女书学习中最困难的一点。因为女书是种表音文字,又是永明土话的方言文字,所以一旦汉字在永明土话中找不到对应的发音就无法写成女书。
胡欣拿出一本被翻旧了的《唐诗三百首》,快速找到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说:“‘开轩面场圃’的‘轩’字在永明土话中属于生僻字,年轻人基本都不知道怎么发音,懂得发音的老人又很少会识字,因此我要找到一个既认识字,又能讲地道、纯正永明土话的人告诉我它的土话发音。”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胡欣向村里的许多人寻求帮助。最终,难题在当时那名60多岁、高中毕业的村支部书记帮助下解决了。
虽然胡欣在女书学习过程中遇到过难题、碰过壁,但她欣慰地说,现在要是有人学习女书就比她以前容易多了,可以找由岳麓书社出版的《女书字典》帮忙。胡欣透露,自从她知道这本字典后,许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