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淡然无极 众美从之

读邹友蒸先生画后有感

毛锡雄/文
2010年07月22日 14:18:0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更多友蒸先生作品欣赏

读邹友蒸的画,萦绕在脑际而拂之不去的便是庄子的:“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艺术是自然之美通过心灵浸染了的再造之物,经过了既雕且凿的锤炼以至升华,而又能复归于朴、一任自然,但是要把画家的本真融合于其中,方为灵化了的自然。“灵化了的自然”便是艺术的上品。从本质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邹友蒸所确认不疑和潜心以求的逸品。

所谓“逸品”,即如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所言:“拙规矩于方园,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这种纵横洒脱、舒卷自如、超然不群的风格,是浸透主观情思的中国文人画的理想境界。

我不敢妄言画品即人品,但读邹友蒸的画,的确感到这两者之间有着某些内在的情结。人的精神面貌随着高尚美好的理想,无止境地向前发展,创造的艺术也必然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我欣赏到了邹友蒸创作的数百幅作品,心里泛起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不同于那种色彩艳丽但略嫌脂粉气的媚世之作,也不同于那种豪气千云却又显得剑拔弩张的狂放之品,亦不是那种搜索枯肠故作高深的卖弄,更不是那种了无意趣只见笔墨技法的炫耀……而是用一种质朴的笔触、一抹素雅的色彩,营造出一片和谐祥和的气息,呈现出一派庄重典雅的艺术氛围。

在邹友蒸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从古代到现代大师的影响,八大山人的空灵简约、石涛的恣意驰骋、黄宾虹的笔墨浑沧、徐悲鸿的格调高雅,更多的是齐白石的率真,都一一汇于笔端。画家本着对生活的热爱,用朴实的感情和传统的表现手法,来抒发他自己的祟高和兴趣。邹友蒸的艺术,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画谱中的一派新支。文人画的精髓是“意在象外”,邹友蒸的中国画是有理想、有寄托,富于内美,寄托了他对生活的追求。

无论是那盘根错节、高耸云霄的苍松,那栉风沐雨、纷披兀立的青竹,那枝干横曳、不畏风雪的老梅,那迎着炎暑、叶茂果黄的枇杷。还是那傲视长空、急欲一搏的雄鹰,那笑傲西风、红遍万山的丹枫,那柔杨拂水、悠闲自得的小鸭,那清翠欲滴、栩栩如生的花卉、鹊鸟……都被邹友蒸画得生机勃勃、天真浪漫,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邹友蒸除了主攻花鸟画以外,还旁及山水,并颇有所获。他描绘高峻的山岳、浩渺的水波、幽深的峡谷、微茫的云霞、苍古的树木。笔法娴熟,设色和谐,让人感受到他对北宋山水画家和现代山水大师的学习借鉴、继承发扬。

在这众多的画材中,邹友蒸尤善写麻雀。一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能集中精力把一样东西搞精了,他的艺术就达到了一个令人仰视的高度了,恰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苦禅的鹰。对邹友蒸来说,大半辈子生活在长江三峡武陵山区,并在忠州乡村度过儿童时代,所以对唧唧喳喳、飞来飞去的麻雀很是情有独钟。他的画中常常表现一群麻雀的动态,十分生动,充溢着热烈喧闹而活泼欢快的气氛。邹友蒸创作的麻雀图,大幅的会画上近千只,小幅的也有几十只;有时什么背境也不要,只在旷远无垠的天空中,画出大群大群的麻雀。如何把每只麻雀画好,如何处理好雀阵的构图,如何塑造好整体的形象,这在艺术上都是很棘手的问题。然而邹友蒸却以自已深厚的艺术功底、高超的笔墨技巧和惊人的创新精神,园满地解决了这些问题。邹友蒸的麻雀图从总体看,阵容宏大,气势逼人;分开来看,一个个灵雀形象生动,姿态各异,每只麻雀都经过精心设计和细心刻划;从雀阵的结构来看,每幅画的构图都是十分讲究的。过于方正,则难免呆板;过于浑圆,则显得圆滑做作。太疏,则松散邋遢;太密,则拥挤无序。采取的是不规则形,而不规则中又是有规律的,看似纷乱无序,实则是井然有序的。这其中绘画技巧上的疏密相间、虚实互补、浓淡相衬、纵横互应,让他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麻雀的灵性。麻雀虽小,其搏击姿态仍然美感实足,使人百看不厌。“不是鹰隼仍搏击,不是鸾凤仍有姿”。他那孜孜不倦探求画理的精神,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我喜欢邹友蒸的麻雀画,尤其感动和震撼于他的《雀阵图》。读他的画,全身会涌起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我觉得,邹友蒸是一个被埋没了的颇有成就的花鸟、山水画大家。我深信:邹友蒸艺术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被世人所赏识,为社会所接受,为画坛所公认。这只“邹麻雀”定会在祖国百花齐放的艺术园地里越飞越高。

(责任编辑: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