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李象群:以艺术的名义战斗

2010年06月22日 10:28:0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李象群之所以喜欢798,喜欢待在798,除了欣赏包豪斯建筑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798是靠他和艺术家们的通力合作,才保存下来的。用黄锐的话说,798就像是他们的孩子。

李象群入驻798并没有详细的规划,甚至也没有详细地了解过798的前世今生。当时只是头脑一热就进来了。对于798所在区域已经被北京市政府规划为电子城的事情,他丝毫不知。

当听说七星公司要艺术家们准备拆迁的时候,李象群懵了,艺术家们也同样是不知所措。“每个人都有压力,怕早上起来自己的门口画上了红圈、写上了‘拆’字,怕自己的梦想会随着推土机而破灭。”李象群回忆说。

为此,艺术家们为抗争拆迁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吃一堑,长一智”的艺术家们这次有了详细的计划。他们的分工十分明确。黄锐负责联络国外媒体,徐勇负责联系国内媒体,身为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李象群则负责政府层面。而且,还会不定时地开会讨论。

2004年北京市两会期间,李象群向北京市人大提交了一份《保留一个老工业的建筑遗产,保留一个正在发展的艺术区》的提案,建议暂停大规模拆迁行为。向北京市政协提交议案的任务,则由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完成。

4月份,李象群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回复。“虽然说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但是也肯定了798园区的重要性和意义。这里隐含的意义就是政府很可能会支持我们。”

欣喜之下,李象群立刻把这个消息通报给园区里所有的艺术家。“大家都非常兴奋。但也有极个别的人冷言冷语,不愿意为此付出。”

最终,拆迁事件得到了圆满的解决。2006年3月,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挂在朝阳区委宣传部,办公室成员多数来自七星集团。

“798转型的成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草场地、环铁、酒厂等新型艺术区的形成过程都参照了798模式。

虽然说,艺术家们最终取得了胜利,政府和七星公司也承认了艺术区的定位,但还是有很多艺术家走了,留下的屈指可数。

“除了房租上涨过快之外,也有园区内创作的空间越来越少的因素在内。”李象群如是说。

奥运会之前,北京市政府拨款上亿元,对798进行大范围的扩建新建。更多的机构入驻了798,有艺术类的,有所谓艺术类的,也有非艺术类的。他们都想来798分一杯羹。

原本安静的环境开始变得喧嚣起来。无法忍受的第一批艺术家们纷纷逃离。李象群留下的原因是他好动不好静。“外界很喧嚣,我却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入驻,也让798的艺术趋于多元化。李象群能接触的新事物也随之增加。“现在画册看得少了,但是我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更多了。这反而更能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不过,有点过快的商业化进程也确实让李象群有点吃不消。和第一批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情形在他脑子里重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的离去带走了798对当代艺术的创作和思考。新填补进来的是掺杂更多的商业化的东西。798这个原本是当代艺术最活跃的区域,现在已经变成了零售商的天下。”这也是他不愿意自己工作室前挂招牌的原因。

这与政府行为不无关系。“奥运会召开之际,798被列为吸引外国游客的重点区域之一。这个定位需要798尽快繁华起来。”天下盐大堂经理雍国全回忆说。

就连艺术家们自发组织的大山子艺术节也被798艺术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的798艺术节所替代。

但规范化的艺术节并没有得到艺术家的认同。除了在2007年第一届798艺术节组委会名单中出现过一次李象群的名字外,以后的艺术节“李象群”这三个字已经完全消失了。“艺术家们更倾向于自发组织的艺术节,而不是掺杂了政府行为的、被规范化的艺术节。在某种意义上讲,规范就等于限制。政府行为的介入,也让原本纯洁的艺术节掺杂了更多的其他因素。”

现在,李象群的担忧又加深了一层。坊间传出消息说,北京规划委正在做798的整体规划,以挽回颓势。

“规划798真的有可能把798规划没了。”李象群说。他认为,对于798的管理,政府应该顺其自然。除了控制房租,以及在大方向上的指导之外,政府不应该再强加给798任何东西。有的则要逐渐撤离。

或许,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孤独的李少群不再孤独。
 

(责任编辑: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