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近十年来云南、贵州当代艺术一瞥

2010年06月11日 10:37:20  来源:今日艺术网

二、贵州:以贵阳为中心的当代艺术发展

1997年管郁达在贵阳组织策划了有董重、李革、蒲菱参加的“重返乌托邦”——都市人格1997艺术展。这个展览与云南艺术家在昆明组织的同类展览比较起来,多少显得有些悲壮。事实上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与八五美术新潮遥相相呼应的“原始风” 之后,贵州当代艺术有相当一段时间是空寂无声。就像荒山中无人聆听的野唱。所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尾巴的这个展览可以被认为是当代艺术实验在贵州苏醒的一个重要信号。与云南艺术家的普遍适应的团队精神不同,贵州艺术家的个性过于偏激,这种桀骜不驯的个性与中世纪的骑士有若干相似之处,他们大多习惯于单打独头,不喜欢拉帮结伙。这种特立独行、刻意远离潮流的个人主义行事风格已经成为贵州艺术家的一个传统:“星星画会” 中的尹光中、原始风中的董克俊、蒲国昌是这样;出走北京的王华祥、任小林还是这样;即便是到了后来的“城市零件”,这种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个人主义风格也依然如旧。

贵州艺术家的气质大多偏向一种比较阴性的气质,但并非阴柔的一路。相反比较注重内心体验和精神强度,有些原始和生硬。艺术语言的开放度也因此显得比较偏狭,从2000年一直到现在,贵州艺术家除了在架上绘画这个领域有较多的建树之外,在新媒体和观念艺术方面的实验就不及云南艺术家来得生猛。即便是偶有所为,也是自生自灭,自娱自乐,终究未能酿成气候。

1.贵阳“城市零件”艺术社区的建立:贵阳艺术家桀骜不驯、野蛮的个性不利于聚落于具有现代城市性格的艺术社区。我曾经把贵州艺术家这种散兵游勇的工作状态和生活方式比作“游击队”,他们是打一个枪换一个地方。所以将贵州艺术家聚在一起组织成一个社区的理由绝非学术上和艺术追求上相同的志趣,而更多地与生活、爱好有关。贵阳“城市零件”的创办人、艺术家董重形象地将这种爱好说成是“喝酒”,虽然不无调侃,却也道出了几分实情。所以贵阳“城市零件” 艺术社区虽然也受到了昆明创库的影响,在策略上也不无团队作战的考虑。但与全国许多艺术社区比较起来还是显得松散无序、有组织无纪律。董重是贵州九十年代青年艺术家中的代表,其绘画的风格是一种文人涂鸦与表现主义图像的拼贴,诡异、神奇,有如超现实的梦境。2003年其在昆明创库的个展“情色与妄想”不但是他个人艺术的重要分水岭,而且也鼓舞了贵州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城市零件”是目前国内我见过最小、但也是最活跃的艺术社区,凝聚了许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像夏炎、李剑锋、王荣植、谷旭、石罴、龚雷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说“城市零件”艺术社区的出现推动了九十年代贵州当代艺术的发展,对一个地区艺术生态的建设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贵阳双年展”对双年展制度的突破: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作为官方组织的“贵阳市美术家协会” 就一直是贵州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重要推手,贵阳市美协之所以能够在贵州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扮演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主要得力于它的主要领导人员皆是由从事现代艺术的艺术家充任,加上比较开明的党政主管部门和宽松自由的创作氛围。俗话说“天高皇帝远”,所以贵阳作为贵州当代艺术的重镇,贵阳市美协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贵阳双年展原为“贵阳油画双年展”,原本是一个地方性的官方展览,展览方向比较混乱。后来在王林、曹琼德、谌宏微、管郁达、董重,特别是叶永青等人的努力下,到了2007年的第三届展就完全转型为一个以贵阳、成都、重庆、昆明四个西南省会城市为对象的当代艺术展。第三届贵阳艺术双年展以“口传与耳闻的四方”为主题,全方位地从草根民间知识立场清理了西南当代艺术的传统,真实地呈现了西南当代艺术的文化生态。最重要的是贵阳双年展突破了国内流行的那种大而全、空洞无物的双年展展览模式,从边缘的角度发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性与丰富性。

3.尹光中问题:尹光中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就活跃在中国先锋艺术领域的重要艺术家。“贵阳五青年画会”和“星星画会”的重要成员。尹光中的艺术创作跨越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至今仍在坚持一贯不妥协的先锋艺术立场和艺术创作,其创作包括架上绘画、砂陶、陶塑、影像等领域。代表了当代艺术中一种难得的独立自由的艺术精神和批判立场,是被艺术史忽略和遗漏的艺术家。2009年11月贵阳美术馆为其举办了创作回顾展,在批评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尹光中问题与大同大张、无名画会、贵阳五青年画会一样,都是重写艺术史学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问题的澄明朗现必定会极大地丰富我们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学术认知:中国当代艺术不能以拍卖行排行榜上的成败论英雄,而应该作为当代自由主义的一种视觉实践,重新回到人的心灵自由和批判立场。在这一点上,尹光中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三、结语

云南、贵州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创作基地和策源地,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贡献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有些艺术家已融入国际舞台而兼有国际身份。艺术创作生态方面代代相传,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其创作风格多元丰富而独树一帜。总体来讲,云南、贵州的当代艺术创作目前仍倚重于架上绘画,在观念与其它媒介实验方面稍显不足,而且相对于成都、重庆这样的同属西南的周边城市,云南、贵州在艺术制度建设、画廊、美术馆和市场、媒体等方面,明显未能形成一个有效运作的系统。名噪一时的昆明创库目前已是人去楼空,后继乏人,面临边缘化和空壳化的危险。目前尚在运营的是设在创库内非盈利艺术机构诺地卡和设在翠湖边上的杜夫·雪茄画廊。同样,金融危机后贵阳的青年艺术家也生存上的压力,贵阳至今尚无一家专业画廊,也缺乏艺术推广的其它运作手段。由此来看,云贵两地的当代艺术生态急需重组,否者难以应对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星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