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做慈善,也要“被”慈善
于3月21日“为了海底”义拍的活动中,中国当代艺术家所表现的乐观和积极,这个公共行为捐助的举动是更为普通的公众所理解的。中国当代艺术与我们社会状态有紧密的呼应,以往中国当代艺术家是通过自己的作品去针对社会发生的一些事件的一些呼应。随着“为了海底”义拍的结束,搜狐文化主办的“艺术如何慈善”论坛于3月26日,在盘古大观空中四合院举办,艺术界众多画廊经纪人、艺术家、艺术媒体人等纷纷出席,共议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程昕东:慈善是每个成熟社会人的生活方式
程昕东:讲慈善,其实人们相互关照、相互关爱、相互帮助一直存在,只是现在社会我们把它做的很漂亮,把慈善说的比较高级,就是一个成熟社会心灵的升华,其实慈善应该是每个成熟社会人的生活方式。艺术家肯定以他自己的方式,因为他日常自己在做的以外,组织起来捐赠作品,作品因为有市场,可以转化成财富来捐赠给社会,我觉得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人格魅力,说明我们的艺术家们在社会的系统里面社会的责任,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陈文令:艺术家也是要被慈善的对象
陈文令: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确在这个国度下没有任何特权,但是很多刚起步的艺术家苦不堪言,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我们也是要被慈善的对象。艺术家真的他的用处就是无用之用,他的确很没有用的,他跟物质性是比较远的,乞丐很勤快的劳动可能每天有更多的钱,艺术家勤快的劳动可能颗粒无收的,甚至长达十年、二十年的。
费大为:艺术家在默默的赞助一些事情
费大为:艺术家群体不是富有的群体,只有极少数的人是比较有钱的,但是艺术家群体从大多数来说是,甚至我觉得也应该成为慈善的对象,所以艺术家能够参与这样的活动本身是很可贵的,而且包括这些很有钱的艺术家,他们经常也是在默默的赞助一些事情,哪怕是不太有钱的艺术家,或者是经济很一般的艺术家,也会积极参与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不要忘记,艺术家这个群体在整个中国还是很需要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