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当中的东西方交叉点
近期,经过漫长的筹措,主题为“漫长而喧闹的关系”的国际会议成功在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举办。此次会议紧紧围绕“漫长而喧闹的关系”这一主题,在两天4个场次的会议当中,分别来自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加州大学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主管以及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苏塞克斯大学、国立爱尔兰马约诺思大学、北京大学、耶鲁大学等学术机构的16位发言人,就美国艺术当中的“东西方交汇点”这个论题,从不同的角度,就自身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发言。
就一些资深的美国艺术史研究者看来,美国艺术史的研究呈一种“倒立的金字塔形”。在这个图形结构当中,那些早期的研究者们,也就是像万达·布朗占据着这座金字塔的狭小的塔基,那些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版美国艺术史研究成果的拥有博士学位的学者们处在第二阶层,在这上面是数量庞大的第三个阶层。在科恩看来,像弥尔顿·布朗这一批研究者只是在底部搭建了一个狭窄的支撑点;相对于第一个群体而言,较为庞大的专门从事美国艺术史研究的群体,则出现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但是他们仍处于受到限制的中间阶层当中;而在更为广阔、平坦的层次的顶部出现的则是相对而言更为年轻的研究者们。随着这座金字塔持续地向上、向外扩展与生长,这座由其倒立的基座所支撑的学术之塔已经呈指数的速度增长,结果便是我们发现这个层面上的研究者越来越少地接触到它广阔的表面。相应地,在伊丽莎白·戴维斯以及费尔勒·蒂勒曼斯等学者们对于美国艺术研究前景堪忧的现状提出的尖锐的抨击,则是给那些“美国主义者”们以当头棒喝。可以见出这些较为清醒的研究美国艺术史的学者已经意识到在一个“美国世纪终结”的时代中交流与对话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如果按照与会者所关注的时代进行划分,学者们所递交的论文所涉及的历史时段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19世纪早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二战前后及现当代。但如果就论述主题而言,会议发言人的论题无不围绕着“东西方交汇点”这个主题,且多涉及到殖民地的背景之下东西方文化碰撞所产生冲突的情势的论述。来自北京大学的丁宁教授以及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戈登章教授,分别就一个个案从自身的文化语境当中展开个案研究,分析丝丝入扣,结构谨严,论据令人信服,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赞赏。在此次会议上训读的学术论文也有一些涉及到现、当代的艺术领域,比如来自堪萨斯大学的大卫卡特弗里斯教授将在美国活动的华裔艺术家谷文达作为研究对象,正如其文章的题目《从碑林到霓虹灯书法:谷文达近期艺术当中的文化传递与创造性误解》所暗示的,通过谷文达的艺术,作者试图探讨文化转译当中的关于传载与误读的问题。此外,也有发言人的论述内容涉及到美国艺术史在非美国文化语境当中的传播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