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到首页 > 书画资讯 > 观点

老友讲述“趣人”王世襄 凡所应玩无所不玩

2009年12月06日 13:51:36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王世襄是如何玩出学问的?

1、吃一道焖葱,香压群场

王世襄生前被称为“烹调圣手”,大美食家汪曾祺对王老十分推崇:“学人中真正精于烹调的,据我所知,当推北京王世襄。”而曾与王世襄芳嘉园邻居的郁风则回忆:“王世襄不但每天买菜是行家,哪家铺子能买到最好的作料也是行家。不但吃的品位高,做菜的手艺也是超一流。”在北京文化圈中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王世襄常应好友之邀,骑着装备好原料与厨具的自行车,亲赴好友府上献艺。

虽然王世襄“食”的境界颇深,但是他的妻子袁荃猷竟然对做饭一窍不通。她剥蒜可以,剥葱却不行,一根葱被她层层剥光,最后手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反过来责备王世襄,说他不会买葱。汪曾祺在《学人谈吃》的序中曾经写道,王世襄和几位朋友在一家聚餐,规定每人备料去表演一个菜,王带了一把葱,做了焖葱这个菜,结果把所有的菜都压下去。

2、宠物“凡所应玩,无所不玩”

●养蛐蛐

王世襄年少时玩蛐蛐的种种经历和乐趣,使他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后,仍难以忘怀。1993年,王世襄着的《蟋蟀谱集成》,堪称是一部蟋蟀谱丛书大全。王世襄是怎么玩蛐蛐的?从早秋开始,王世襄就对好蛐蛐一盆一盆地品题与欣赏,观察其动作,体会其秉性。中秋以后,天渐渐冷了,蛐蛐需要“搭晒”,王世襄就在清晨的阳光下,放好桌子,支上帘子,抱膝坐在旁边,侧耳聆听桌上蛐蛐罐内的动静:一个开始叫了,声音慢而涩,寒气尚未离开它的翅膀。另一罐也叫了,响亮一些了。渐渐都叫了,节奏也加快。一会儿又变了韵调,换成了求爱之曲。“从叫声,知道罐子的温度,撤掉虾须帘,换了一块较密的帘子遮上。这时我也感到血脉流畅,浑身都是舒适的。”王世襄把这些心得感悟写入《秋虫六忆》(忆捉、忆买、忆养、忆斗、忆器、忆友)中。在王世襄看来,蛐蛐并不是为斗而养的,斗只是寻开心的一个过程,一个真正蛐蛐玩家的境界应该是:怡情养性。

●架大鹰

年轻时的王世襄,喜好架鹰逐兔。自高中到大学期间,他玩鹰约有七八年的时间。上燕京大学时,他住在东门外一个20多亩的园子中,出门就可以放鹰,一周可以去上两三次。他在读研究生的第二年,曾提笔写过一些捕鹰、驯鹰、放鹰的纪实性文章,并连续发表在当时北平的《华光》杂志。

●养狗猎獾

养狗猎獾也是王世襄青少年时期热衷的众多玩意儿的一项。养狗猎獾,又称“逛狗”,是清代京城八旗子弟中摔跤习武之辈的一种癖好,也可以说是一项玩乐享受的运动。王世襄养狗有七八年时间,除了训狗、逛獾,还特意把养狗家口中代代相传的《獾狗谱》笔录下来。

●鸽子

王世襄玩鸽子玩出了学问,着有《明代鸽经清宫鸽谱》、《北京鸽哨》。晚年的王世襄沉醉于鸽子研究,“除了别的,什么都不谈,就谈鸽子。”最后几年,他总是这样回答媒体记者的邀约采访。王世襄上小学时开始养鸽,就读燕京大学时,鸽舍随他搬迁,最后遣散鸽群,其间三养三辍,前后历时约30载,但搜求鸽哨则未曾中断。

(责任编辑:吕子)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