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活动

2015年6月13日 “虚无的叙事”柯济鹏作品展

2015年06月08日 09:55:59  来源: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展览时间:2015-06-13 - 2015-07-31

开幕时间: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下午6点

展览城市:比利时 - 布鲁塞尔

展览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ODRADEK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比利时布鲁塞尔ODRADEK艺术空间

策 展 人:Simone Schuiten (布鲁塞尔圣•律克艺术学院教授)

合作:倪乔波

展览介绍

由比利时布鲁塞尔圣•律克艺术学院Simone SCHUITEN教授策划的《虚无的叙事——柯济鹏作品展》将于2015年6月12日在布鲁塞尔ODRADEK艺术空间开幕。Simone SCHUITEN教授一直致力于东西方艺术哲学对比研究,同时也是比利时研究亚洲艺术的著名学者。此次,柯济鹏受邀参加由Simone SCHUITEN教授策划的为期3个月的艺术家海外驻留项目。本场个展将展出柯济鹏近五年来的部分作品,这也将是其在欧洲的首场个展。

有时,生活是一种不期而遇

柯济鹏,1979年生于中国广东。孩提时,沉醉于书法的外公买了许多中国水墨画册让他临摹,这或许是他接触绘画的最初形式。

200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2003年至今,任教于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大学期间,他接受了正规的艺术训练,同时,也尝试了多种不同的绘画表达形式,包括写实绘画、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临近大学毕业之时,他开始尝试一系列主题为“身份”的创作。在这个持续了三年的创作主题中,可以窥见当时的他热衷于运用一些流行文化符号或现成品去探究一些社会学问题。

2005年夏天,来自意大利Cittadellarte基金会艺术家驻留项目的邀请彻底地颠覆了他原先的艺术观。整个夏天,他沉浸于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之中,让他有机会站从西方的视角重新去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某些鲜活的元素。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积墨”技法为柯济鹏最初的抽象绘画提供了启示。“积墨,即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层层加墨,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遍,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这种简单繁复的绘画行为,使画面显现出某种特有的质感;同时,这种行为本身也透露出了一种近似于“有为” 与“无为”的哲学思辨。

“积墨”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方式来源于对时间的有效堆积,其中蕴含着对劳动过程中“时间”的可感性的显现。他尝试通过运用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使抽象的“时间”形态有效地物化于油画布面之上。这两种不同绘画技巧以及与美学相结合的独特方式,为中西文化差异的对话提供了可能。

在西方油画中嵌入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他以一种个人的方式赋予了抽象性时间某种可感性的理解。对他而言,无限的意义来自于时间两端的缺失,而这其中寓含着庄严而理性的个人生命理想:一种淡泊的、流淌的生存形态,从而也摆脱了意义、价值与观念的缠绕。

柯济鹏尝试运用这种简单直接且不断叠加的绘画方式,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看似单调,实则极为丰富细腻的效果。这种反复简单的劳作过程,对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具有东方禅意的自我修炼过程。他更愿意以这种朴素的绘画方式去平视各种各样的生命样式,更愿意以一种近似于“无为”的描述来维持绘画行为对“时间”存在感的感知。

收集时间是一种空的行为,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积墨”的行为方式为时间被物化成可视的具体物象提供了可能。每一根线条都有它自己的位置和重量。柯济鹏尝试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中“书写性”行为的重新认知,慢慢地接近绘画的秘密:深浅不一的痕迹实践着他对可感与不可感的真实描述,繁复劳作呈现出的一种浑然天成的书写秩序。

柯济鹏放弃之前的油画材料,转而选择丙烯颜料,源于他痴迷于这种具有“水性”意味的材料所呈现出的痕迹所具有的一种无法预见的可感形式,是具有半透明性的色彩不断覆盖而呈现的结果。这种否定与覆盖,覆盖与显现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体验:画面上稀释了的黑色和白色相互相渗,并在某特定恰当的时间点终结,产生出特属于那个结点的形态。

柯济鹏偏爱用稀释了的半透明性黑色或白色颜料直接在布面上绘画。在绘画过程中,由于颜色反复覆盖而模糊了黑色的“黑”和白色的“白”,变成具有色彩倾向的黑与白:偏暖的黑灰或偏冷的灰白,从而使黑和白作为色彩的固有属性得于呈现。

作为抽象绘画行为的个体实践者,他尝试探讨在现实语境中,面对具体社会问题时所做出的个人选择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责任编辑:易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