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5日 “中国性”2010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
展览城市: 江苏 - 苏州
策 展 人: 王林
展览时间: 2010-06-05~2010-08-05
展览地点: 苏州本色美术馆
主办单位: 苏州本色美术馆
参展人员: 马良、马晗、马堡中、孔永谦、尹光中、王剑、王易、王强、刘永刚、刘炜、刘建华、叶放、正宇、左小诅咒、左正尧、师进滇、陈云岗、陈擎耀、陈志光、何云昌、孟涛、汪建伟、武艺、杨福东、张培力、张永见、张小涛、金峰、幸鑫、郑达、贺丹、施惠、原弓、黄山、梁绍基、梁越、焦兴涛、隋建国、董重、傅中望、韩子键、虞村、曾晓峰、管怀宾、瞿小松
中国当代艺术已成为国际艺坛关注的对象,欧美话语优势对中国艺术家影响巨大。中国当代艺术从舆论上呈现出来的面貌,很大程度上为国内外艺术资本市场和官方文化意识所控制,并不能充分展示中国人在开放时代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实。对于日益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无论从历史书写还是从现场批评来看,“中国性”的呈现已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是艺术创作如何揭示了中国人在今天的存在状态、生存经验以及国家性和国民性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为艺术资源如何触发了当代艺术家的创作智慧。
历史及其文化传统不再像现代主义时期那样被有意排斥,而是造就中国当代艺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参数。其前提乃是历史与个体的关系,而非传统作为群体意识的惯性表达和权力显现。当代艺术必须从个人精神生长的需要开始,确定其过程性审美生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归属,也就是在艺术活动中去确立文化创造的历史意义。更确切地说,是中国人个体精神生长发育的历史确定了当代艺术的演绎过程。因为只有个体创作自由才能穿越意识形态、文化工业、既成权力和既得利益的遮蔽,真正呈现出30年来中国的文化现实和精神追求。艺术历史不是艺术现象的罗列,而是人类精神遭遇困境和渴望表达的事实。
本展注重在全球化语境中揭示中国人生存经验并呈现艺术家个体创作中的中国文化智慧,视中国性与当代性的相互作用、共同发生为中国当代艺术最重要的现场特征,意在展出与中国艺术的历史精神和精神历史发生关系的作品。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当代艺术需要自主、开放、深入、持续的学术研究,希望本展是一个开始,以后能够从不同方面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