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塞顿开——中德观念艺术比较研究展”亮相合美术馆
2015年3月13日下午,“茅塞顿开——中德观念艺术比较研究展”的开幕式在武汉合美术馆举行,这是合美术馆继2014年以来举办“西云东语——中国当代艺术研究展”、“构物思迹——傅中望手稿研究展”后的第三个研究性展览,该展览的策展人是中国批评家王端廷与德国批评家米弗斯,并筛选了12位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和6位德国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参展。
本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分别在四个展厅展览,1楼的1、2号展厅分别是中国当代摄影艺术作品、影像艺术作品展,3楼的分别是数字艺术作品和德国观念艺术作品展。此次邀请的艺术家都是在摄影、影像和数字艺术领域相当活跃和有代表性的艺术家,摄影艺术单元的参展艺术家有苍鑫、胡介鸣、王庆松、张大力,影像艺术单元的参展艺术家有邱志杰、汪建伟、杨福东、张培力,数字艺术单元的参展艺术家有卜桦、缪晓春、吴俊勇、张小涛,德国观念艺术单元有安妮卡•卡尔(Annika Kahrs)、莫尼卡•迈克尔科(Monika Michalko)、川边穗(Naho Kawabe)、彼得•皮勒(Peter Piller)、索斯藤•布林克曼(Thorsten Brinkmann)和沃尔夫冈•埃尔泽(Wolfgang Oelze)6位知名的德国艺术家。四个单元以"观念艺术"问题为贯穿线索,通过展览的方式,为进一步理清中国当代观念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思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参考和理论探讨的机会。
媒体见面会上,策展人王端廷指出,不同于油画和雕塑,我国当代摄影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的产生与国际艺坛基本上是同步的,在观念摄影、影像和数字艺术的创作上,中国和西方艺术家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除了创作手段的相同,中西艺术家还拥有彼此相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因为自1989年开始,人类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事实上,正是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艺术家提供了相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并带来了共同的创作主题和价值观念。由于上述观念和技术方面的相近和相同,使得中德观念摄影、影像和数字艺术对话有着平等的基础。
王端廷表示,这次的展览对武汉艺术院校在读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观摩机会。因为同一种艺术作品可以同时但在不同地方进行展出,这就是现当代艺术的独特之处。被问及此次展览的主题为什么定为“茅塞顿开”时,王端廷说:“可以理解为恍然大悟、一念之间的意思,就是思想观念的突然改变,艺术家们在创作的时候可能就是突然间思想一转,茅塞顿开,这就是此次展览主题的意义。英文是不好翻译我们中国的四字成语的,所以我就简单翻译为sudden change of idea。”
开幕式上,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也对展览进行了评价:“本次展览所选十二位标志性的中国艺术家作品中,既有八五以来较早期的代表性摄影、摄像艺术,也有纯粹借助计算机创作的数字作品,所选六位德国艺术家作品也能大体展现当下德国观念艺术的创意水平和艺术样式。 我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及智能化设备的进一步发展,还会涌现更多创新的数字艺术。这次展览尽管作品不算太多,却称得上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也算得上是数字技术手段的荟萃。在普遍浮躁的社会心理氛围中,真诚的深刻显得难能可贵。如果有心的观众在观看这个展览的过程中,能够由某些作品引发出对于自然、社会、环境、人生的独立思考,从而与作者形成心灵的共鸣,就足以让我们倍感欣慰了。”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3日,广大艺术爱好者可以前往合美术馆观展。
展览信息:
展览主题:茅塞顿开——中德观念艺术比较研究展
展览时间:2015年3月13日—2015年6月13日
展览地址:武汉合美术馆(武汉市洪山区野芷湖西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