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起点与生成”个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发自北京“多年以前我就相信,从中国书法一定能够生长出一种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继1989年“最初的四个系列—邱振中书法作品展”之后,时隔26年,书法家、当代艺术家邱振中再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2015年3月12日,“邱振中:起点与生成”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分为绘画、文字作品、书法三部分,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纲策划和学术主持。展览将持续至3月19日。
邱振中1947年生于南昌,1981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研究生毕业。毫无疑问,书法是邱振中艺术创作的起点。他的草书继承了唐代草书的传统,笔力遒劲、气韵潇洒,用草书写就的《李白·蜀道难》、《纳兰性德·鹧鸪天》等,体现了书家的深厚功力。
邱振中创作的第二阶段,是以《待考文字系列》为代表的文字作品。《待考文字系列》选用古文字里未曾考释出语义的文字,将其以舒展、崎岖的笔法布置于宣纸之上,整个书写空间变得深邃灵动,而每个古怪的文字也仿佛拥有了自己的动作和生命。
《待考文字系列》以文字为主要对象,在形式和意涵上已非常接近当代艺术。事实上,邱振中创作《待考文字系列》,和徐冰创作《天书》,谷文达创作《正反的字》等作品基本在同一时段。本次展览重点展出的绘画部分,是邱振中对书法艺术的进一步抽象。运用笔触和线条、墨法和水法,邱振中创造了《渡》、《状态系列》、《山海经系列》,这些画乍一看只是一些线的交织,墨的晕染,但是诗意而凝练,遒丽的线条和线条分割出的繁密微妙的空间,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当代品格。
邱振中对南都记者讲述自己的习书历程:“我从十五岁高一的时候开始学习书法。那时候我要找一件事情训练我的毅力。想来想去,最后想到一个事情,练颜体的楷书。每天临摹十六个鸡蛋大的颜体字。但我的方法很特别。我对着字帖上的字仔细地观察,把它所有的细节铭记于心,然后我对着空白的纸,在头脑里浮现这个字。直到我在空白的格子上能够非常准确清晰地看到那个字,才开始写。没有人对我有这个要求,也没有人教我写。我当然更不知道,它将成为我一生的重要事业的基础。”邱振中说,他花了30年时间才做到“心手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