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艺术基础教育素描教学论坛将在中间美术馆举行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中间美术馆联合主办的《2015艺术基础教育素描教学论坛》将于2015年3月7日于中间美术馆举办。
此次“素描论坛”将邀请在京院校和全国各省高等艺术学府中负责素描教学的二十余位学科带头人与会并发表演讲。议题将围绕素描教学展开,并分为“文化背景中的素描教学(素描与历史)”、“大学教育中的素描教学(素描与教学)”、“创作思维中的素描教学(素描与创作)”三个议题进行三场讨论。论坛之后,优秀论文将集结为专题在《清华美术》发表。
去年12月,中间美术馆成功举办《素描:勇往直前》展览,此次展览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兼尼曼版画中心主任托马斯·吴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兼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袁佐联合策划。展出的来自不同国家的81位艺术家的400余件(组)作品,不仅显示了素描绘画的极高水准,更显示了不同文化差异下人们对于“素描”的理解和不同表现。
“素描”作为艺术基础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已经在我国数十年的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作为视觉思维过程和图像产生的媒介,“素描”在我国当今的艺术教育中应以何种形式展现,却值得从事和关注艺术基础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深入研究。
此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携手中间美术馆,共同举办本次以素描教学为主导的艺术基础教育教学论坛,共同探讨我国艺术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为目前素描教学遭遇的“瓶颈”出谋划策。论坛议题
素描是一种古老的视觉思维模式,一种素描风格可能决定于不同的思想观念或自然环境。在时间线索上,通过不同地区人与人的交流,各种素描观念和风格的分野也逐渐变得模糊。
追溯素描流入中国并发展至今的历史,我们对素描的认识往往停留在塑形、基础、观察等支离破碎的词语上。在回归创作时,我们的本性和直觉,又和素描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上,我们又能在现有素描教学的基础上做些什么,更好地解决视觉经验、视觉思维与直觉、控制之间的关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中间美术馆一同主办的“素描:勇往直前”论坛,将就素描在大学教学中的问题做一开放式的讨论和分享,力图在学术对话中、在未来的教学中,延展“素描”作为一种视觉感受方式和思维交流方式的更多可能性。本次“素描:勇往直前”论坛,拟就以下三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 文化背景中的素描教学(素描与历史) 时间09:30-11:30
“素描”是一个西方观念,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中表现不一,可谓异彩。舶来的“素描”概念,起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日文翻译。而“素描”与英文“Draw”在现代意义上的已大相径庭。今天,我们既不想一一回顾作为西方绘画方式的素描在中国土地上几十年来的发展,也不想再展开任何带有潜在思维惯性和既有说辞的讨论。看清来路,叩问前行,才是站在当下所需。
在新技术、新学科不断被引入教学的今天,我们仍旧关照素描这样传统的技法和动手能力的意义是什么?那些由观察带来的思维状态、行动经验是否通过素描教学,作为经验传授给了莘莘学子?而不只是教会他们如何将设定的观察对象描绘得更加逼肖。
本论坛的第一部分,将就文化背景中的素描教育展开,探讨文化艺术视野中素描教育的得失,以及以何种方式、方法在教学中激发师生的活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部分 大学教育中的素描教学(素描与教学) 时间:13:00-14:30
素描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需要如何解决?在中国,面对已经过去的60余年的素描教学所取得的成果,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怎样的方式?
从提炼有效的造型语言开始,到在画面上落实,已耗费了师生的很多心力。有没有可能使素描成为最活跃最没有界限的课程?在这里调动学生寻找视觉思维关系并建立在画面上,解决偶然性、直觉、视觉经验之间的关系和问题?从认知到描写,从表达的转变到自觉追求多样性,最终初步形成良好及稳定的创作状态?
冯良鸿 The mountain 68x48 cm charcoal on paper 2013
同时,中国的素描教学更需要开放的视野,素描教学与雕塑、设计等学科之间关系,也需注意。以专业之名,使得课程碎片化,无益于学生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模糊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从艺术认知出发的素描教学,更有益于学生创作之路的选择。
论坛的第二部分,就大学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展开,从教学目的和任务出发,力图引导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希望能够成为现行素描教育的一个补充。
第三部分 创作思维中的素描教学(素描与创作) 时间15:00-16:30
素描并非只是风格、流派等表象之间的差别。基础与手段、创新的自主选择,如何引入素描教学。教育会改变一代人的想法,也将在艺术领域带来变化。在“素描:勇往直前”展览中,来自中外的艺术家的作品,直接反映出了大家在创作思维中的不同。
综合的素质教育才是学院学术的坚实力量,那也是素描的厚度。素描教学走向创作与创作回归素描教学,是本次论坛的最后一个议题。(文/中间美术馆学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