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美院 > 业界动态

中国美院美术馆展出陶艺展

2014年11月20日 14:57:36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你相信泥土也有生命,也会呼吸吗?来看看杭州南山路上的陶艺展吧。

今天,“泥之祭”第九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和“泥土与呼吸”2014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幕。在这两个展览上,你将会看到近300件好看和新潮的陶艺作品。

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创始于1998年,是美院历史最悠久的双年展。“泥土与呼吸”是个国际陶艺双年展,不仅策展团队具有国际范,来自东西方各国艺术家的作品,也形成鲜明而有趣的对照。

在这里你会发现,自己对“陶艺”的概念会整个被颠覆。

国际作品从好玩到高端到实在

法国策展人考夫曼的互动装置无疑是展览中最好玩的作品,观众可以亲自动手玩一把。他制作了一根长长的黑土棍,上面有许多人脸。当观众把这根像擀面杖一样的东西在桌上铺设的沙子上滚动时,不同的人脸就会印上去。他的另一件作品是一个形状不太规则的罐子,乍看不起眼,但是配合一个怀胎10月的孕妇影像,再来摸一下那个形状不规则的罐子,忽然就感觉穿越了,那些意外的凸起,就好像宝宝在里面踢动一样。

来自瑞士的艺术家因瑟拜德和她的妈妈一起来布展,她们已经在美术馆里呆了好几天。从她们专注的样子就能看出来,玩艺术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她有一件作品是一只巨大的龙虾,不但造型逼真,连触感都做得仿佛像活的一样。

德国艺术家罗斯曼的器皿,颇有科幻色彩,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UFO。那流线型的外形,加上黑色和釉青的色彩对比,简约又充满美感。

韩国艺术家李在苑的作品,让人一看就知道出自女性艺术家之手。由无数个白色和浅蓝色花瓣形状的小瓷片串联起来的抽象“山水”,散发着细腻的诗意。她说她喜欢用花瓣来当做书签,这份情怀就快赶上林黛玉了。那些成千上万个花瓣一样的小瓷片,是她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每天工作繁忙,只有做这些花瓣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片刻的宁静,忘记所有的烦恼。”

李在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她说自己在国外呆太久,于是乡愁满满。当她怀念起东方的时候,也想到了中国,“因为我们不能否认,韩国的文化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大的影响。”于是,她跑去景德镇研究陶艺,做出了这些“山水”主题的作品。

相比之下,日本艺术家小岛修简直充分体现了宅男的属性。他的作品是一堆玻璃和粘土的混合物,看起来好像是在哪个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发现的地质层,恐龙化石或许就在其中。

他创作的这块“岩石”重达1200斤,而且完全是实心的,不像其他陶艺家那样习惯于把作品做成空心。略显内向的小岛修用不太流利的英文这样解释他的想法:“我觉得如果做成空心的,就有一种虚假的感觉。我好像还没有发现有其他艺术家这么做。”这日本艺术家还真是挺“实在”的。

中国作品

甲骨文、钟馗都成了元素

这次,中国艺术家们也亮出了很多惊人之作,并且都不约而同地努力表达中国文化。

韩美林做的一套瓷盘上,刻了许多图案,在陶瓷上做出了金石的味道。这里面有人体图案,也有他最钟爱的文字艺术,那些已经被废弃的甲骨文、金文,在他的组合下,都变成了形态优美的图案。

来自景德镇的艺术家金文伟,把他烧陶的架子整个“搬”了过来。一层一层的架子上,密密麻麻排满了烧制出来的瓷碗。这个体型巨大的作品,让人联想到正在热映的电影《星际穿越》里那个神奇的书架。金文伟这个重新排列、相互交错的碗架,也给人一种五维空间的高大上的感觉。

策展人周武的《湖山》,可谓是极简主义的白描,白色的“山”,绿色的“湖”,一目了然。

另一位策展人刘正做了两个钟馗。黑色的那个,看起来像一幅黑白立体主义画,如果不道破,观众很难看出那是钟馗。

“似是而非,这是东方艺术的一种魅力,我想追求的正是这样的效果。” 刘正说,“如果说科学是让世界越来越明晰的,那么艺术就是要让它们显得模糊一点,像与不像之间,就产生了遐想。”

还有一位台湾策展人张清渊,他把中国传统文人对石头的爱好带进了作品。他那些好像显微镜下分裂中的细胞一样的元素,组合起来竟然就像古代文人书房里放的一块奇石,令人惊叹。

这些只是展览中的一小部分,如果你去现场,一定能发现更多的惊喜之作。本次展览持续到12月7日。

(责任编辑:史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