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画作“会师”央美美术馆
北平艺专时期艾中信的《紫禁城残雪》,延安鲁艺时期王式廓的《改造二流子》,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初期林岗的新年画《群英会上的赵桂兰》……从昨天起,央美美术馆藏精品陈列展“会师:从北平艺专、延安鲁艺到中央美院”正式对公众开放,一批来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院校的大师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会师”。
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精品40余件,这些作品创作于1946年至1953年之间,涵盖了北平艺专、延安鲁艺及中央美术学院建院初期的众多经典作品,步入展厅,“中央美术学院”六个大字、红色墙壁上泛黄的档案文献以及1946年北平艺专重组时的黑白照片,一下子将观众带回到几十年前的历史中。
展览现场,《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的一幅未完成油画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原来,这幅名为《把一切献给党——吴运铎像》的油画并非央美馆藏作品,而是策展过程中无意中从董希文家中发现,也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
在参展作品中的一幅《人民英雄纪念碑草图》,是首次对外亮相。这幅草图由著名雕塑家王临乙绘制于1952年,画面中表现的是1925年“五卅运动”的场景。王临乙是“五卅运动”的亲历者,草稿完成两年后,他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的创作,这一作品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央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但并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国立北平艺专是徐悲鸿1946年重组重办的,在此之前,央美并没有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因此,1946年对于央美写实主义的艺术理想是很关键的一年。”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曹庆晖说,从1946年至1953年,延安鲁艺、北平艺专的师资、学生和美术理念,逐步“会师”成了今天的央美,而这也是此次展览选择时间节点的依据所在。
为了让更多观众通过大师画作和文献档案了解央美最重要的一段历史,展览主办者还特意搜寻了央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张桌子和四把椅子,展厅中,不少观众纷纷坐在旧书桌前,读起了大师“会师”的历史文字。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