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大韵雕塑创作奖颁奖仪式举行
2013年12月4日,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办、北京大韵堂协办的首届“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大韵雕塑创作奖”颁奖仪式在央美雕塑系举行,作为央美雕塑系为鼓励学生的学术创作而设立的内部奖项,今后每年12月份将会推出获奖结果与提名作品展。
本次评选活动由央美雕塑系副主任于凡担任策划,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平昌与大韵堂董事长蔡万霖先生任评委会主席,并邀请多年来一直关注青年艺术家创作状态的着名评论家冯博一、刘礼宾、崔灿灿担任评委,同时也邀请央美雕塑系艺术家展望、隋建国、向京等作为评审团,共评选出19位青年艺术家的20件作品进入提名展。
五位获奖艺术家
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获奖艺术家5名,包括童鹍的《撞鸡》、彭云的《空间》、彭云的《空间》、李成俊的《天葬》和杨铭的《云山》。对于创作奖的设置,央美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在颁奖仪式上谈到这个奖项的设置是与学校鼓励学术的理念是一致的,他介绍这些年中央美院雕塑系非常活跃,在校外特别强调中央美院雕塑的学术和影响力地位,有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活动,也有面向过全国雕塑家的活动,比如在全国范围的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等,都是为了中央美院雕塑系的影响力;相对于此,对内则主要是练兵、培养人才输送到全国的平台。吕品昌谈到:“我们通过很多类似创作成果展的活动,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做一个人才的培养、积累。通过不断的小平台的锻炼,才有机会走到大舞台,没有小平台就不可能有大平台,发现不了他的才华。我们是作为美院雕塑学科的一个力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丰富学校的创造成果,为搭建培养青年人的一个捷径,一个平台。雕塑学科的发展,学校的担子、任务就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得把这事做好。我们必须为学生做好服务,搭建好所有的平台。”
创作成果展一方面是相应学院鼓励创作的成果呈现,除此之外,于凡觉得应该做一个好的展览,所以在去年7月份就将此次展览与奖项确定下来,也得到了大韵堂文化公司的支持。为此也将雕塑系四层的空间打造了一个空间出来,期待这个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年终汇报,而是一个与社会挂钩,能够产生社会效应的展览。于凡觉得艺术创作要想生效,毫无疑问是要得到社会的看法的,是要与社会美术的动态产生互动,所以在评委邀请上也邀请了独立批评家与策展人的参与。“大韵雕塑创作奖”将做成年度的、常态化的、有学术性和吸引力、能起到活跃学术氛围、鼓励创新研究的活动。意在在学术和市场方面共同激发青年学生的创作热情,推动中国雕塑事业的发展。
5件艺术品获奖理由:
童鹍《撞鸡》
崔灿灿
利用廉价而又日常的材料,通过一种无聊的方式,拼凑成这件貌似“低级趣味”的幽默作品。在一个破碎、混乱、多元的语境中,这是这一代年轻创作者的特有方式,也是新的存在与表达的可能。
彭云《空间》
刘礼宾:
彭云以细腻的心理感知为起点,在作品的材料细节处理中,借复杂、艰巨的制作过程,出色完成了最近几件作品的创作。她的敏锐不弥漫为感性的随意释放,她的观念亦有充盈的自我体验为基础,这不得不让我对她下一步的创作充满了期待。
孙尚《小胖》
刘礼宾:
第一次在地下展厅看到,就为他细腻的木雕语言所惊喜。他了解形体的秘密,懂得材质的特征,难能可贵的是,他更懂得“以小见大”地阐述上述“秘密”和“特征”。在一个等大的头像创作中,他充分展现了“雕”这一技法的特点。
李成俊《天葬》
冯博一
李成俊的《天葬》系列具有怪异、孤独的形态,带有一种对生命觉知的神秘气息,以及对生与死的个人化感悟。
杨铭《云山》
冯博一
形式新颖,材料运用成熟,有本土传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