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夫研究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借着广州美术学院庆祝建校60周年的契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于11月15日至12月15日展出《李铁夫研究展》。美术馆王见馆长和策展人李铁军表示,办展目的是希望提升社会和学界对“中国油画的第一人”广东本土画家李铁夫的认知度。有别于其他以作品为主的展览,这个“研究展” 展示的不仅是李铁夫先生的水彩和油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近年广州美术学院对李铁夫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包括其生平、作品及遗物等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
尽管这些新的成果并不能完全补足学界对李铁夫研究的长期缺位,但展览很有诚意,很多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给了观者一个更丰满的李铁夫形象。例如关于李铁夫的出生年份,在“研究展”中许以冠提出了与迟轲不同的说法。两个年份相差了17年,因此对于李铁夫的生年还是没有定论。如果说李铁夫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不能绕过的人物,连他的出生日期都弄不清楚,确实是长期以来学界对李铁夫研究的一个遗憾。
此外,李铁夫存留在国内的作品并不算多,一部分现存作品的破损比较严重。在研究的基础上,广州美院针对李铁夫油画破损的修复工作也已提上日程。王见馆长坦承,要想有更多的投入推进后续的工作,社会与学界需要提高对李铁夫认知度,而不是仅仅将其标签化。
李铁夫之所以被业界称为“中国油画的第一人”,源于他是第一个负笈欧美学习油画技法并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中国人。李铁夫在蛰居香港期间,曾与另一位鼎鼎大名的“西学东渐”的先驱徐悲鸿相会。徐对李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奖,而李也直言不讳指出徐油画的不足。大度的徐悲鸿在离开时悄悄留下1000港元,委托朋友暗中资助生活窘迫的李铁夫。
然而,对于这样重要的一个艺术先行者,窘迫的现状是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学术研究的层面上,对他的关注度都不高。除了这个响亮的“第一人”标签,有关李铁夫的很多细节都掩藏在岁月的薄纱里,模糊不清。他的艺术成果,也就封存于收藏机构的库房中,除了偶尔的展览,基本与公众、传播隔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首先李铁夫出国很早,比徐悲鸿整整早32年。其36年的欧美求学经历,留存的资料也并不确切。而且李铁夫归国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寓居香港。尽管在1950年任华南文艺学院名誉教授和华南文联副主席,但并没有授课。加上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仅3年(1952年)就因病去世了。所以尽管“第一人”的名号响亮,社会上对其艺术的关注度并不高,学界内对他的研究也并不充分。然而就画作而言,其艺术性也已达到相当的高度。李铁夫不仅仅是时间意义上的“西学”第一人,更是当时中国油画造诣的第一人。为了更有力的支撑这个论断,对李铁夫的研究工作尤显重要。但事情总是要一步步地做,这个展览更像是相关研究的一个开端,用系统的材料给观者描绘了一个更完整、更生动的李铁夫。确实,时间的流逝不应该将这样杰出的艺术先行者淹没,当代的艺术研究者有责任从纷繁的信息中沥沙留金,给予大众更清晰、更丰盈的艺术家形象而不仅仅是尘封下一个模糊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