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开幕式现场
2013年11月8日下午,为将上海美术整体形象推到全国,让其他地区的艺术家增进对上海美术整体状态的了解,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中华艺术宫、上海中国画院、上海油画雕塑院协办的“上海美术作品进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至11月19日。
展览范围并不涉及海派在艺术史上有定论的众多着名艺术家,而是体现当下性,以当代艺术家作品为主线,集中展示油画、国画、雕塑、版画作品,一是名家名作;二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全国美展及历届上海美术大展获奖的作品;三是中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共102件。这是上海美术首次集体前往北京亮相,我们将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和国内外美术家沟通交流,通过交流互动让上海的美术创作和美术事业进一步发展。
扎根生活土壤,传承海派精神,熔铸经典创作理念
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让文艺更好地联系群众,是新时期美术工作要关注的重要层面。美协组织艺术家前往上海市重大建设工程现场、浙江、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四川、云南等全国各地进行采风写生活动,让艺术家深入火热的生活一线,通过现场速写、素描、拍照等方式积累一手的创作素材。此次进京展甄选了不少深入生活、有丰厚生活积淀和思考的作品,如《昆仑月色》、《泼墨漓江》、《高原红》、《吃小米饭缴三八枪》、《圣迦尔措的人们》、《工业印象》、《浦东•浦东》、《记忆•苏州河的风景》、《远去的风景—老南京路》、《灰白人生》、《角马》、《晨曦苗寨》、《城市记忆》、《车过太行》、《浦东风景》、《大写山田》等,反映出上海艺术家积极走出画室、走出象牙塔、对生活深入感受、对社会进行广阔思考的创作态度,真实描绘出这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作品超越了个人的狭小空间,密切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新文化运动的传播源,艺术家有着与人民心心相印、积极体验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相信作品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丰富的内心体验。
现代时尚作品与充满责任感的主流创作相互辉映,引领时代风尚
上海美术作品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勇于创新、充满先锋精神、个性鲜明、风格多样,尤其注重形式创新、讲究轻松、时尚、现代的格调。其实,这只是上海美术的一面,上海美术的另一面是饱含人文关怀,艺术家充满责任感,作品体现厚重感。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之一,上海美术界有着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艺术家深入农村、工厂、部队描写生活,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吴湖帆的《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等等。此次呈现给全国观众的作品同样体现这种精神的表达,如《长征系列NO.3•湘江血•涅盘》、《1949——新中国少先队员》、《星火日夜商店》、《东方大港》、《江南制造局》、《繁星》、《洋务遗存——上海百年水厂》、《1927.8.1南昌》、《1937•我的家》、《爱因斯坦在上海》等。上海的美术作品既有充满责任感、厚重感的;也有注重艺术本体语言创新、现代时尚的;两者形成相互辉映、平行发展的态势,使得上海美术的整体形象更显丰富。
出版《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等,做好理论梳理工作
我们择选海派美术150余年发展历程中最具代表性的18位画家: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刘海粟、唐云、吴湖帆、周碧初、林风眠、贺天健、丰子恺、关良、颜文梁、朱屺瞻、张大壮、吴大羽、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出版《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作品集》18卷,收录专题学术文章和历史年表等资料40余万字,选用作者不同时期力作30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近600幅,文字、图片如跃然纸上的音符,谱写出海派美术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乐章。并将18卷的理论文章结集出版《海派百年代表画家评论集》、进京展作品结集出版《上海美术进京展作品集》。
倡导多元,开放包容,谱写时代新篇章
20世纪上半叶,海派美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得到迅猛发展,中国的油画、水彩、漫画、连环画、新兴木刻等艺术样式相继发源于上海,而今,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也应进一步承担起提升文化质量的义务,海派美术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码头”和“源头”的关系,成为国内外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也要成为本土美术原创活力喷涌而出的“源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崭新的姿态续写辉煌灿烂、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