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进京展”于中国美术馆启幕
海上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明清时期开始,海上画派逐渐兴盛繁荣,艺术大师辈出,产生了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刘海粟、林风眠、丰子恺等等众多载入美术史册的画家。随着历史逐渐由20世纪初期迈向新中国成立,再由新中国成立进入改革开放;直到今天,上海美术发展繁荣,艺术创作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如今的上海美术不仅沿袭了海上画派的优良传统,同时坚持本土,主动在域外寻找发展动力,体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意识。为了呈现上海美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昨天下午,“上海美术进京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式揭幕。本次展览是上海美术作品在北京的首次集中亮相,为首都观众带来了102件优秀作品,包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多种艺术形式,为大家深入了解上海美术发展状况提供了良好契机。展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
本次进京展没有选择艺术史上有定论的海派画家为展出对象,而是以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为主线,着重体现了上海美术的当下性,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当代上海着名画家的名作;其中展出了陈佩秋的《溪山积景图》,方增先的《昆仑月色》,徐昌酩的《五德图》,施大畏的《长征系列NO.3》,卢辅圣的《赤霞》等等作品。第二部分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全国美展及历届上海美术大展中的获奖作品;展出了朱新昌的《星火日夜商店》,何伟的《融》,吴晓申的《2012中国好人》;张健的《小玩具之家园》等等作品。第三部分为中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其中展出的作品有姚美凤的《有戏人生》,金焰的《蓝城》,鲍莺的《故乡的土》等等。
上海作为一个走在时尚前沿的城市,本次展览不仅体现出上海美术勇于创新和个性鲜明的一面,还体现出上海的画家们凭借多样的艺术形式表现出轻松、时尚、现代的艺术格调。然而,这仅是上海美术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体现在饱含责任感的人文关怀,这种责任感通过画家们的画笔表现出来。上海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之一,历史环境带给了上海美术界注重人文关怀的优良传统;从近现代起,上海的画家们便深入农村、工厂和部队描绘生活,产生了大量着名作品。如吴湖帆的《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贺友直的《山乡巨变》等等,都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历史佳作。而在本次展览同样注重体现继承下的人文关怀,这在展出的《1949——新中国少先队员》《东方大港》《江南制造局》《繁星》《洋务遗存——上海百年水厂》《1927.8.1南昌》《1937·我的家》《爱因斯坦在上海》等作品中均有体现。现代时尚与历史责任的并行发展使得上海美术的整体形象更显丰富。
在本次进京展中,另有不少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从中可窥探出画家们基于生活的创作态度和对生活的思考。从展出的《泼墨漓江》《高原红》《吃小米饭缴三八枪》《圣迦尔措的人们》《工业印象》《浦东·浦东》《记忆·苏州河的风景》《远去的风景—老南京路》《灰白人生》《角马》《晨曦苗寨》《城市记忆》《车过太行》《浦东风景》、《大写山田》等等做品就可以看出如今上海当代的风貌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画家们寄予上海风物的各种情怀。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特别提到,本次展览是上海美术第一次进京。虽然上海美术界在1962年曾在北京举办过有花鸟画,但距离今日已相隔五十年,非常难得。所以本次上海美术进京展的成功举办也是北京美术界期盼已久的事情。当代上海美术成绩斐然,在上海画派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以来长久发展后也使得如今的上海美术得以立足上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上海的画家们在创作中怀有文化理想,在艺术表达上追求时代的创新。展览不仅呈现了几代画家共同努力下的创作成果,也为美术界共同探讨中国美术的时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了使广大观众全面了解上海美术,《海派百年代表画家评论集》集结展览画册《上海美术进京展作品集》伴随展览开幕式一同发行。该评论集系统梳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对上海画派代表艺术家评论文章,谱写出海派美术生成与发展的历史乐章而《海美术进京展作品集》则全面收录了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两本书同时发行使大家从源头上了解上海画派古往今来的传承革新,以及当代上海美术的发展成果。
展览位于中国美术馆三层的13—17号展厅,时间将持续至11月19日。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