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画廊画院美院 > 美院 > 业界动态

冀少峰谈民营美术馆:建馆易,经营难

2013年08月23日 09:47:26  来源: 99艺术网成都站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便吹响了民营美术馆建设的号角。首先介入其中的当属房地产商,然而单一的资金注入方式显然难以养活美术馆这一名词背后的各类巨大开支。当第一波美术馆几近消失在人们视野时,还来不及追问是为何时。第二波、第三波甚至是更多的民营美术馆涌现出来,近几年,民营美术馆的建设迎来井喷期,全国各地犹如一夜春风来,美术馆迎来遍地开花之势。为何大批热钱涌入美术馆建设浪潮?民营企业家又有哪些自身局限性?二线城市的美术馆又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态?民营美术馆的难题究竟存在哪些?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到了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持 “灭火”态度的他强调:盖一座美术馆非常容易,经营起来却十分困难,发展壮大又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房产商推出“文化牌”

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末首批民营美术馆建设热潮算起,至今已经到了第三波浪潮,于其中,首先介入进来的是地产商,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有哪些?民营企业家是否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冀少峰:第一拨主要的民营美术馆有成都的上河美术馆,东北的东宇美术馆,天津泰达美术馆。这三个美术馆在九十年代末期以及2000年左右,都做了很多当代艺术的活动,特别是上河美术馆当时举办了一系列有标准的学术展览,并且邀请了许多活跃的艺术家,像张晓刚、周春芽、方力钧、叶永青等担任艺术委员会成员。房地产当时的口号类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意思,地产商如果想把自己的房地产推出去,打“文化牌”是比较生效的。这一拨美术馆建设过程中,这三个美术馆非常遗憾,没有坚持下来,但他们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当时他们都有收藏,可能他们当年的房地产效益都不如他们的收藏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大。为什么要做美术馆,从房地产商更深的背景来讲,其实更多的是想追求一种身份的转换,比如介绍你是地产商就远不如介绍你是一个美术馆馆长显得更有文化,通过美术馆加强自己的房地产文化,也就是企业文化,从而通过企业文化反向推动房地产经济。在第一拨民营美术馆建设浪潮中,一些戏剧性的变化非常有意思,上河美术馆馆长陈家刚,他原是一个地产商,后来他自己却搞起了摄影,成了艺术家。

民营美术馆面临的那些难题

记者:以上河美术馆为例,民营美术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冀少峰:主要还是资金链的问题。无论在西方的概念,或者我们现在对美术馆的普遍概念中,美术馆应该是非营利的,那房地产在投入美术馆的过程中也应该是非营利的。如果把它做成画廊那它就具有画廊的性质,但要做成美术馆那它就应该是非营利的。比如美术馆的收藏,美术馆的藏品是不能流通的,既然称作美术馆,社会力量也在一直支持美术馆的发展,但作品是不能按照市场来运作的。由于美术馆的自我造血能力非常不足,其依托的房地产就一直要为美术馆输血,这就导致了第一拨民营美术馆只出不进,这样怎么去维持美术馆的运作。所以这些美术馆基本上只是风光了几年,后来也就都消失了。

记者:民营美术馆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资金来源,另一个是自身经营模式。在资金来源渠道上,美术馆的运营费用是不是大都来自投资方的其他途径?

冀少峰:是,你说的非常对。民营美术馆有两大困境,首先没有一个健康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可借鉴。其次,资金是一个短板,董事会在讨论未来的规划过程中,可能只是鉴于董事长个人的魅力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董事会可能愿意支持你在未来五年内的规划,但是五年之后怎么办?美术馆的资金渠道、资金链充分不足,导致了吸引赞助方面也是有限的,而且一些民营美术馆不想得到更多的赞助,他们害怕资金的介入会改变美术馆的发展方向,美术馆的原股东也怕资金的介入会消弱自己的话语权,久而久之导致资金注入非常有限。也有一些资金赞助过数次之后,并没有得到任何有价值的回报,比如免税制,这也是最直接的。由于国内并没有一个相关的政策,而且民营美术馆多位个体的,这就导致企业赞助美术馆时,最后所有的资金都流向了个体,这也是资金链经常会出现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当美术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收场租,收场租意外着美术馆就比较带有商业性。因为一些好的展览是不用交场租的,只有一些比较差的展览交场租,其实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运营当时,对美术馆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比如,上海的龙美术馆有庞大的资金注入,开馆搞的活动风声水起,但以后怎么办?盖一个美术馆非常容易,经营一个美术馆就非常难了,因为一个美术馆虽然很小,但它是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门面。比如美术馆要搞收藏,要有长期的展览、有交流活动、有自己的藏品展,对自己的藏品进行学术研究,还要有系列的公共教育与推广活动,而且公共教育与推广活动是美术馆与市民接近的良好机会,而且还要有艺术讲座,这一系列完全是非营利的,对于一个美术馆该怎么去承受?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现在大家一窝蜂地上美术馆,当有人跟我说他要建一座美术馆时,我经常是给他们的想法“灭火”。我说你做美术馆究竟想要什么,假如你想买画可以直接到拍场,也可以尝试做收藏。一些人还跟我谈什么文化理念和艺术追求,我往往会一针见血地问他做美术馆是不是为了更好地卖房子。我经常告诫他们做美术馆是不挣钱的,用内行的话它是烧钱的,你烧得起吗?2006年,东宇美术馆大概以六百万打包价把一批作品全卖给了宋庄的李冰,07年上半年,张晓刚的一张作品在美国拍卖行上就拍出了97万多美金。而东宇美术馆里的收藏不止张晓刚的一张作品,但他的一张作品就把所有的投入全部收回来了。

第二拨浪潮当中就有石家庄当代艺术美术馆,北京也出现了很多美术馆。这些美术馆在经营的过程当中,始终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开始将投资的渠道放在了做私人美术馆、私人博物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陶醉在一种名声当中,比如说经常有人炫耀这是我的美术馆,但是你做的美术馆究竟的目的在哪儿?你想通过美术馆来吸金、上市是不行的,比如今日美术馆就遇到了今天的问题,频繁地换人就是想把今日美术馆推到上市。其实今日美术馆的经营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北京有中国美术馆,民营美术馆中有今日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展不了的作品可以拿到今日,但在其他城市就形成不了这种态势。在这种情况下,现实会和当初美术馆能给带来巨大收益的幻想之间,形成一个很大落差,你会突然觉得美术馆是一个包袱。美术馆的硬件设施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比如有没有像样的库房,库房有没有恒温恒湿设备,有没有一个专业的工作管理团队,有没有长年累月的展览资金。大家可能只会看到美术馆何等光鲜,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就能体会到那份痛楚,每天的水电费、取暖费、员工工资、基本展览费、基本场馆搭建费、作品运输费等都要有所保障,一系列问题的背后,民营美术馆就暴露出来种种不足,美术馆动一点都是要花钱的。但是对民营美术馆来讲,花一笔钱要有收入和回报,你回报在哪儿呢?展览的运费、保险、宣传、研讨会、嘉宾往返路费等等,一个展览动辄几十万。美术馆得到的最大回报其实是象征资本,而不是实际的资本。比如在今日美术馆做展览,大家就觉得你是在一个非常好的场馆做展览,但并不能给美术馆带来一种实际的效益,也不能给艺术家带来一种实际的收益,因为艺术家在那儿并不卖作品。

民营美术馆存在“开馆即闭馆”之状态

记者:您觉得二线城市建立民营美术馆与一线城市相比,优势和劣势分别有哪些?

冀少峰:一线城市像北京今日美术馆的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当时张子康有一种超凡的吸金能力和广泛的艺术人脉。二线城市做民营美术馆,基本上是开馆即闭馆。做第一个展览都还可以,展览质量也不可否认,我们也可以去帮忙,但是这个展览之后怎么办,美术馆的内部运营怎么办,要有一种内部的经营管理机制。每个美术馆要有每年的展览详细规划,一年起码要做四个展览,就要付出四个展览基本的费用,而且这些展览都是没有回报的。美术馆可以坚持一年,也可以坚持两年,甚至可以坚持五年到八年,但这是没有回报的,而且是个无底洞,作为一个经营者来讲是很大的挑战。一线城市像上海、北京、广州这些城市,也就是仅仅只有北京今日美术馆这么一家民营美术馆做的还是有模有样,而且它也是不能复制的。民营美术馆最大的弊病就是盖美术馆容易,经营美术馆难,发展壮大美术馆更是难上加难。

记者:上海这两年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势头还是挺好的,不过以后还得慢慢观察。

冀少峰:上海红坊艺术区、莫干山艺术区都很冷清,出现了很多小的艺术空间,美术馆是不能随便改的,美术馆的定义是有一个约定规范的,首先就是要保证非营利性。

记者:您之前也在北京寺上美术馆任职过,现在他们的经营状况您还清楚吗?

冀少峰:现在联系非常少,寺上美术馆在经营的第一天我就一直在反复问一个问题,做美术馆为什么?美术馆是让大家来参观的,是吸引大家来看的。但寺上美术馆经常闭馆,每周开一两次,大多数艺术家的展览在那儿看不了。

记者:当时开馆展还是挺轰动的。

冀少峰:轰动并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做美术馆要长期发展,在平平淡淡中能够坚持下去才可以,轰轰烈烈并不能代表未来的发展。

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有点热情有余,后劲不足

记者:从九十年代到现在,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冀少峰:民营美术馆的发展热情有余,后劲不足,这八个字非常贴切。大家起初非常有激情,也非常有热情,但一旦做了一两个活动之后美术馆就偃旗息鼓了。这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对美术馆的认识还比较缺乏,对美术馆的性质以及美术馆对一个城市的作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是把美术馆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作为一种资本炫富的象征,这只是对美术馆肤浅的认识。另外,做美术馆便于自己的收藏,通过美术馆做展览,在展览当中进行收藏,这是比较便利的条件,但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和展览成本。当你具备一种非常强大的实力,并作出非常有品质的展览的时候,大家对你才有认同,但没有两三年的积淀,大家是不会的,所以这个资金要求也是巨大的,这都是一种潜在的隐性资本和象征资本。

记者:您觉得民营美术馆的举步维艰,除了市场降温因素之外,会不会跟国家政策对民营美术馆没有什么照顾政策有关?

冀少峰:这个政策不太好制定,但我们对国家美术馆都有一个政策的评定,比如对国家重点美术馆有一个规范的要求,可是对民营美术馆就无法制定政策。由于民营美术馆藏品归属不清,导致民营美术馆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享受美术馆诸多优惠政策。就拿美术馆免费开放来说,不管民营美术馆还是私人美术馆,有的仍旧还在收门票,像今日美术馆都不能享受到这种免费开放的补贴。当然,民营美术馆也是一个好事,体现了一种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通过民营美术馆蓬勃的兴起,也体现了文化多元渠道办文化,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多元性、民族性,民营美术馆也给国营美术馆同样带来一种挑战,民营美术馆的激情、灵活,也会给国营美术馆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记者:最近这两年美术馆的建设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大大小小的民营美术馆遍地开花,您看到这个现象会不会也会像您刚才提出的后劲不足,热情有余呢?

冀少峰:根本的原因就是把美术馆经营看得太容易,作为一个民营美术馆,除了今日美术馆,其他美术馆能让你印象深刻的馆长基本就没有。早期上河美术馆馆长陈家刚,艺术总监周春芽,策划人黄专;东宇美术馆则是王易罡,之后很多民营美术馆馆长都不知道是谁了。这种情况下,一个美术馆不管是国营还是民营,一定要有一个非常优秀的馆长,这个馆长无论是做批评还是做艺术家,他一定要有公益心和奉献精神,而且还要有一定的艺术见地和知名度。假如馆长没有公信力,在艺术界没有威信,你怎么去做活动呢?不可能总是依靠外边请人的方式,因为这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现在大多数民营美术馆都是老板兼馆长,这其实是极不合理的,可能你在房地产领域叱诧风云,但文化建设你未必懂,你可以精通房地产,但你未必能做美术馆,这是另一个行业。

民营美术馆起到繁荣区域文化的作用

记者:民营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您认为美术馆在构建公民社会中起到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冀少峰:作用还是不错的,当国营美术馆的作用达不到,而且政府的力量又触及不到的时候,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的民营美术馆对繁荣区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石家庄当代美术馆,石家庄属于二线往后的三线城市,而且离北京又近。石家庄的美术馆基本上都是画院系统的美术馆,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出现一个当代美术馆,把国内优秀的批评家、艺术家不断地请到石家庄,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对一个城市的身份,对一个城市文化的补充都很有作用。虽然它现在的规模也不大,但是给城市的市民提供了另一个观察艺术的维度,这个作用还是有的。石家庄当代美术馆在本地媒体也是引起了轰动,媒体对美术馆自身以及其举办的活动都很关注,艺术家能借这个美术馆来做活动,就代表了一种学术性,因为它的学术定位还是比较清晰的。

 

 

 

 

(责任编辑:史立彦)